属于我的时代
导读即使我觉得它是梦,我也倔强地相信它,在我孤寂的心中,这梦至少让我不自卑;让我绝望的时候,还能有点希望;在感到自己不属于这个繁华的世界时,不会彻底倒下,还能坚忍站立;
在每个寂静的晚上,想着那些笔下曾经困惑而寂寞的文字,一段段忧伤而挣扎的记忆,至此串联成一段。组成我去实现理想的自信。
一、我为文学而狂
又是一个闲暇的晚自习,各科作业已成了过去的威胁,无法将我固定住;又是一幕寂静而深邃的夜,又是一袭闲愁,又是一窗寂寥;我安适,甚至狂喜,因为我又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了。
于是我看起了语文书,看那些学过的和没学过的文章,我看语文读本,看那些经典中的经典,我甚至看练习册上的文章,疯狂地看,看我所能看得到的文字(文学的),如饥似渴;我记,那些华丽的辞藻、精妙的段落,我喜欢那些文字如同喜欢我自己,似乎出自自己之手。
徜徉在奇幻的文学殿堂里,如同畅游在湛蓝侵肌的水里,如同徘徊小园香径雅静之处,我很自在,似风那样陶然,似水那样娴静,似太阳那样明朗热烈,似月亮那样凄清阴柔……
我六或六十次寻觅着这种感觉,六或六十次享受着这种感觉,猗郁的时光闲适的感觉,我的心情极度的好。看书看到痴,看到能与作者一起激扬,一起痛,一起哭,一起爱与恨,一起笑。与文字一起舒张,那么忽然大气磅礴,忽然深沉,忽然浓烈,忽然悲哀,忽然落寞,忽然张狂。
呵,这就是文学的作用,也只有她能给我带来这种复杂的感觉,给我带来快乐和眼泪。
因此,无条件无意识地为她而狂。
二、对当今中国文坛的看法
我挚爱文学如同爱眷恋我生命中出现过的一张笑脸一样,第一眼看到她就注定死死地喜欢上她了。而且此情不将因时间、空间而改变。
然后看着时下的中国文坛,我竟然沉默了,兴许是失望了。对当今中国文坛,因此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先回眸过去中国的文坛,确实有些独树一帜、熠熠生辉的大家,像鲁迅、老舍、矛盾、冰心、郭沫若、巴金、林语堂等,他们的境界可以说无人企及了,他们是一个个传奇。然而现在的中国文坛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已是这个时代中流砥柱的王安忆、余秋雨他们,从写作水平、文学素养上看,的确还算得上文化界的翘楚,问心无愧。但是像韩寒、郭敬明这些作家,其写作能力就不得不被质疑了。我曾经看过几句话,它说,妓女出卖的是自己的身体,而郭敬明他们出卖的是灵魂。这句话让我感到震惊,把文学搞得太商业化了。
但是,这个世界上的人又太需要灵魂了。
那我个人认为,文学是一种情愫,是一种洗涤灵魂的药剂。但是不要太商业化,这样不免亵渎了它的本质。我很是衷心祝愿在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代,文学也要蓬勃发展。
三、一个仰望天空的男孩
郭敬明,两届新概念一等奖得住,代表作《幻城》、《小时代》。郭敬明,一个传奇的80后作家。然而,他的成功却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思考。
这个中国,这个青少年群体,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郭敬明的名字,这个被誉为“出版界的周杰伦”的青年作家,他的人生又是怎样一番风光,在他无尚光环的召唤下,我略带几分崇拜地注视着他。
郭敬明是个孤独而安静的孩子,他说,他,在感到孤独的时候喜欢仰望天空,经常望到脖子酸痛,望到眼睛里噙满泪花。
他一直以来也很努力,不断有作品出来,虽然我没看过一本。但我大抵知道他的书很受欢迎。
90后的我与他有几分相似,孤独,安静,努力。不过我在孤独时几乎很茫然,我那孤独等于一只船在海上失去了方向。想着郭敬明的事例,有时我会看些书,写写文字。后来不久,就发觉孤独很好,我可以利用这点孤独充实一下自己,丰富一下。
郭的内心孤独着,然而又充满了激情与抱负,同样的多愁的年龄,同样困惑的十八岁,他毅然决定背起行囊到上海去比赛,去实现他的理想,18岁那时他踌躇满志。他心里知道,这个世界上,如果只有一条路,是当下的你不能选择的,那就是放弃的道路。那如果有一条路,也是当下的你所不能回避的,那就是成长的道路。
不能选择放弃,不能回避成长。
郭敬明给我的启示: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而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意义。也不是奔向死亡,而是要让其中的过程精彩。
郭敬明的写作能力并不高得让人没有话说,他总是伴随着争议出现的,他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他的书有多好,而是因为他的书描绘的是青春,挣扎。
而我认为,我也极有可能像郭那样,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天赋,闯出一片属于我的天地。我同样是一个喜欢把文字和梦联系起来的男孩,并且我相信我这个梦并不天真,只是我能否真正去做,能否做到底。
四、假如梦幻灭
我有过一个梦,斑斓的像春花那样烂漫,又迷离的像笼着轻纱的雾,一丝一缕,如虚光浮影在我单纯的心里浮浮沉沉。
这个梦太虚幻,以至于经不起一点点检验,便像撒了碎花瓣一样,散落在河里,然后就没了,会永远性的没了的。只有几丝涟漪荡起才能看得见它破灭后的虚影。
有时想着我那个梦,我也会不由自主的笑。我笑自己还很天真。原因是因为那个梦太高尚太渺远。
我的梦是成为一个作家,就像郭敬明那样。
即使我觉得它是梦,我也倔强地相信它,在我孤寂的心中,这梦至少让我不自卑;让我绝望的时候,还能有点希望;在感到自己不属于这个繁华的世界时,不会彻底倒下,还能坚忍站立;流泪时不再悲伤,不在擦拭。
多么美而让我心痛的梦啊。
梦毕竟是个梦,与现实不相容。我知道它会在我还没发觉时就会悄悄地破碎,不打声招呼。我也知道,有那么一刻,我会流泪,会依旧如故地看着天空,看着虚无。
假如它破灭,我会很绝望,心会痛。我觉得那以后的生活便单调了。那以后我的眼里没了色彩与光彩,我注定看不到真诚,看不到善良,看不到美,看不到正义。
所以,为了不让猗郁的梦很快破灭,我能选择,一个人在冷冷的月光下,在寂静的小屋一隅,在纸上,写下一个个真诚的小字,就算这是欺骗自己。
我不停地写,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惊讶——什么都真实了。
五、追寻属于我的小时代
静坐在那无声的教室里,什么也不能干,也不想。甚至发现连思维也是混乱与庸俗的。对我,这已经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已经找不到一个人来互诉愁肠,只有孤独。可怜发呆也不能恣情地继续下去,几乎要疯。
无聊的高中生活,思想在沉默中被压抑着。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重复,这样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困扰我。过着这样的每一天,还有什么意义?
但是又不得不这样过着,我面临的学习已太繁重。难以承受,又不得不承受,但实在不想承受了。太矛盾了,学习,生活。
有时候我想着那些各行各业的翘楚,那些名人,志士,想到他们成功的历程,我已羡慕不已。
我幻想着自己的人生,也能像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那样轰轰烈烈。那么充满激情,很渴望。
但是把这些彩虹般的幻想与现实联系起来,内心那股激流陡然又凝固了。
只有寂寞地拿起笔,无奈地写下那一个个单纯的文字,我的内心才会快乐些。可悲的是,写着写着,竟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思索,忘记了当初的动机,忘记了自己的信仰。我不知道了该怎么写,写些什么?那也是一个悲哀,还是沉默。
我一直在思索青春的定义,一直在探索人生的规则,她的意义,然而终于还是迷蒙了。
当自己曾经的那些梦骗不了自己,当我的眼光开始只停留在现实的光景中,当对未来最后一点侥幸也化为乌有,当少年不再会幻想,当我看清了现实,看穿了自己的心,我终于绝望了。
这个世界里的一切似乎都跟“财富”、“名利”挂着钩的,当还没有足够的财富的时候,谈什么境界,什么思想,什么品质,一切都如纸上谈兵一样,高尚得令人可笑。
那些已经成功的各行各业的翘楚、精英们,往往会听到或看到他们向世人传授成功的秘诀、哲理,说得多么深奥、多么高尚。只是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逆流,冲击所有门窗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如果在人们面前高谈阔论,伪装得真觉得自己好像成了多么了不起的哲人的他们,没有创造出几世几年倚迭如山的财富,那他们的道理还有什么用,即使真有用谁还会去聆听,去效仿。
没有一种高尚的理论不和名利、财富存在某种联系,没有一种信仰可以朴素地传承下去。
我本来会说类似“我感到很失望”的话,但这句话从我嘴里说出来也太没份量了,因为我不是鲁迅。但我确实很失望很绝望,是对自己。太现实了,太可怕。在这么一个“百舸争流”的世界,我只能孤独的安静的做着我那永远也分不清的梦。
可是我始终不甘。
我决定,趁着自己还留有一丝侥幸,趁着还未完全为“现实”这个词屈服,赶紧做些有意义的事去。不管一些东西,年轻是我最大的资本,起码不再平平淡淡虚度青春。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片属于他的天地,都一个属于他的时代,要亲自去创造,亲自去感悟。英雄造时势。我站在十七岁通往未来的道路,站在困惑而忧伤的花季,将用那颗仍然真诚的心去追寻属于我的小时代。
我的时代我的狂,我的时代我做主。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