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李清照
编者按我们早已习惯于把李清照作为一个诗人来解读,但是作为一个女人,他又有着令人着迷的女性美感正式她的才气淹没了她的柔情与娇气。也许是因为一个人的光芒太多,她的脆弱就容易被忽略。我们对李清照往往怀有的是一种敬佩,却缺少了对她作为女子的怜爱。
对于李清照,一直都有一种无名的爱,这次游览济南的李清照纪念堂更深化了我的这种情感。我们早已习惯于把李清照作为一个诗人来解读,但是作为一个女人,他又有着令人着迷的女性美感正式她的才气淹没了她的柔情与娇气。也许是因为一个人的光芒太多,她的脆弱就容易被忽略。我们对李清照往往怀有的是一种敬佩,却缺少了对她作为女子的怜爱。
年轻时的李清照有些可爱,家中有客来访,她会“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总是把自己弄得很尴尬然后偷偷溜走。这样的女子又如何不可爱呢?
李清照是一个很懂得生活艺术的人,嫁给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赵明诚之后,她们“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她们把茶泼了一身,连几案也是茶香四溢。读着《<金石录>后序》,一阵春风微微而起,把一脉茶香从古朴雅致的几案上送入我的心脾,又好像是偶得一股书香,或许是一个魅力十足的女子的味道吧!那几案朴拙大方、不饰雕琢,却又厚重凝静、文韵十足,你完全想象不出这么一条有着深刻涵养的几案会属于一个可爱的女子。
尽管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叹道:“甘心老是乡矣!”但是生活并没有满足她的这个简单的愿望。国馅家亡,客居异乡,无依无靠,苍老了她少女的心。不再是一个“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小姑娘了。
一个人的生活教会了她什么是寂寞。方寸小院,她曾经徘徊过,她清楚小院的每一个角落,再也没有什么新鲜事物可供她消遣。院子里的每一棵花花草草都被他吟咏遍了。这小院,我要到哪里去呵!寂寞使她迷失在这所小院里,她像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一样不知所措。好吧!听说双溪的春天很好,好久——记不清究竟是多久——没在溪上泛舟了。划开一道涟漪,这小小的船儿,载得了我的苦与忧吗?
生活的简单无意间强化了她内心深处的空灵感,以至于这小小的院子,她却不知如何填满。也许是院子有太多的缺口了吧,流失掉一些感觉!无论你如何想方设法来适应这一切,但这究竟是别人的土地,没有自家的那种熟悉。恍惚中,总以为他还在身边,酒醉,是一阵痛苦的挣扎。日子被泡在酒杯里,最后是满满的一杯寂寞与思念。更多的空闲也只能将寂寞不断放大。
此后也只能在这无限的寂寞中寻寻觅觅。孤独的人啊,你在寻些什么?你的家园不就在那儿好好地呆着吗?只不过换成了别个名姓。你寻找那个使你人比花瘦的人,他不就在那个坟冢里等你吗?只不过他是睡着了。你发现你所寻找的一切,都丢了,你还要寻找什么?最终,你找到了它们。在你花白的发髻,在你褶皱的脸颊,在你暗哑的嗓音,在这寂寥的小院,在你苦涩的诗行。你生活的全部都变了,这就是你寻找的答案吗?
然而,无论如何你也不会相信会是这个结果。机会没了,总还有希望吧!你当然无时无刻不在幻想重回故园,幻想着赌书泼茶。幻想本就是人的天性,但天似乎从不给幻想者留有任何机会,那个一直存在的希望也不过是天意给予幻想者的一点安慰罢了。
为了那一点希望你苦苦地等待,尽管日子很单调,你总能借助单调的生活发两句牢骚,这也是为你对丧失故园无能为力的补偿了。等待是无休止的,但生命却有尽头,直到你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未能如愿回到故乡。在那种战乱的年代,故乡无疑是一种奢望。
乱世中,没人会在意你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伟大的金石学家。在战争眼里你不过是一个脆弱的女人,你的离开没有人会放在心上。但历史却铭记了你——一个诗人——的存在。今天我们重读历史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但历史的确造就了这么一位伟大的诗人。对于我们而言,你留给我们一笔不菲的精神食粮;透过历史我们却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背影。
登上溪亭,抚摸着历史的每一道划痕,你会记起一首诗这样写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站在溪亭上向远处眺望,似乎还能看到有一扇窗子,打开,在每一个月凉如水的夜晚,一双老人凝视的眸子在这夜色中格外明亮。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