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长
编者按太阳已当午,天气也有一点热起来了,但我们坐在那大大的桂花树下,却非常凉爽,阳光不时从桂花树叶中穿射到她老人家的脸上,红红的脸膛泛着亮光,看到她和我们的老厂长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为他俩幸福晚年感到欣慰。
五一节前夕,我们到了老厂长家里去作客,因好长时间没有看到他了,十分想念他老人家,乘这个假期去看看这个老朋友;去看望他的理由还有一缘故,是给他送我儿子结婚的喜糖,本来他要来参加儿子的婚礼,因为摔了一跤,所以才没有来,算计一下,大概也有近八十多岁了,想象有点担心;还有是我在厂里工作时,虽然时间只有二年,但他对我的照顾和关心不会忘记的。一种感恩之情也促使我来一趟。
他的家在农村,一个僻静的小山沟里。离杭州也有一点路,他退下来后,得知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了,记得在我要上大学时,我也曾来过一次,那可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他的家在一个小山坡上。老式的农村木结构的房子,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去之前给他家打了一个电话,是他老伴接的,等我问清了地址后,就乘大巴车,然后转车来到了他的家。路上也废了一点周折,好在下车一问,老厂长的名字,一问都知道,好象这里的老乡对他都很熟悉。不过,我还是化了半个小时的步行找他了他的家。他的房子真正地座落在一个山坞里,非常的幽静美丽。
见到他后,比我想象中的老人要强多了,脸色也很红润,身体也很还很健朗,因为摔了一下,就是走路有点“蹒跚”。
房子好象已翻新,不像现在农村里看到的那些小别墅式的小楼房那样洋气。但也有二层,层高且开间较深,宽畅而通气,但也整齐实用,住住人还是相当的“乐胃”。
当我们坐在他家门前的那棵桂花树下,喝着他自己炒的茶叶,看着房子前后的竹林和树木,满目翌绿,从山上接来的泉水潺潺流水声,使我们回忆起了我在厂工作时的那个年代。
我记得是他送我们几个到县和上海学习时的事,他力荐我们几个高中生去学习,我想起了他说的,学好现代化技术为厂里作出贡献的鼓励话语。我还问及了上了学后,厂里发生的变化以及熟人的事。感到所发生的事就在昨天一样。
他的老伴帮我们张罗中餐,一个同样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也很健朗,手脚也很麻利,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桌丰盛的农家菜展现我们的眼前。
在饭桌上我仔细打量了老厂长的老伴,一个朴实的脸,好象看不出是个老农妇,说话非常有条理,和蔼而平和,吃好饭后,我的爱人帮她洗涤碗筷时,我和她老人家在桂花树下拉起了家常。使我惊奇的是,他的资格比老厂长还要老,曾是解放后的农村,她们这个乡的第一任的“老乡长”,而且一直担任到1959年,连续七届的“老乡长”。
这个话题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她怎么从一个“老乡长”变成了一个农妇了呢?
从她的话里得知,在1959年她和一批人为了解决国家困难,响应了党的号召,被精简回了家。
原来这是地方政府在贯彻《195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公社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生活服务人员也必须厉行精简,凡是可以利用半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的,都应当少用或者不用强壮的劳动力。……”,而被精简了的。
其实,她是乡长,不应该精简回家,而且,后来查到一个文件里说,如果是1958年前参加工作的,不属于此文件精简对象,结果县委在处理这事呢,没有作充分的调查,就把她给误简进去了。因她早在1951年就参加了工作呀。
我听了后,心中有点不平,但听她老人家说,当时的党员干部都要带头,我无语了,但连想到现在一些干部享福在前,好处抢了要,腐败堕落的一些现象,我在想,为什么呀?
她回家后,并没有埋怨什么,而是担任了她们这个村的大队长,领导大伙脱贫致福,可是克服了千重难,使她当时的队有8-9角/天的收入。
这个收入,现在的年青人可能不知,在当时这个收入可是当时人民公社里最好的大队,是最富有的队了。在那时,差的队收入,有点可只有几分呀。
“您真不简单!”我打心眼时佩服她老人家。当她说道,当时还要带四个闺女,大小相差没有几岁,我在想一个拖儿带女的一个妇女,还要带领大队人马改天换地,我从心里由衷敬佩。当时的老厂长,后当选乡长了,他也帮不上帮了,整个家都是她撑着。
太阳已当午,天气也有一点热起来了,但我们坐在那大大的桂花树下,却非常凉爽,阳光不时从桂花树叶中穿射到她老人家的脸上,红红的脸膛泛着亮光,看到她和我们的老厂长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为他俩幸福晚年感到欣慰。我祝愿他们长寿健康。
下午回去了,老厂长叫他其中的女婿拉我们回去。车子缓缓驶出山坞,二老送我们的身影渐渐模糊,我坐在他的女婿车子里,脑海里还在想“老乡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