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粥、千家羹及其他
导读尊师重教是兴盛之兆。据记载,凡有作为的皇帝都会追封老师的鼻祖孔子。我们这的民间,厅堂都供奉着“天地尊亲师”的牌位,只有老师才能与“天地尊亲”同列,这至少可以说明,曾经,老师被人们真诚的尊敬过。
又到立夏,首先想到的是立夏粥。我们这到立夏就有煮“立夏粥”的习俗,这习俗不知始于何年。
立夏这一天,人们在煮粥时特别加上米粉坨坨,并佐以精肉(依据口味定肉类)、鸡蛋、皮蛋、墨鱼、豆腐、雪豆、豆芽、粉丝、香菇、云耳(木耳)、竹笋、香肠、韭菜、香葱等等(种类多少依条件定)。具体做法,是先“煮粥”,把米粉做成圆圆扁扁的小米坨坨放到粥里,还有,如雪豆等难煮熟的料都要先放到粥里煮熟。然后是“炒菜”,就是把要放到粥里的菜炒熟。再次是“合粥”,把粥回放到火上,把菜倒入粥里搅匀,有的还把鸡蛋搅拌后放入,粥里就多了蛋花。最后“调味”,在粥里放入适当的盐、鸡精、酱、味精、香油等等佐料,就这样,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立夏粥”就算大功告成了。
立夏粥极具风味,极有营养。这里还流传着歌谣:“吃了立夏粥,山坡不愁走。吃了立夏粥,千斤压不驼!”我们这的百姓,尤其是农民朋友,都十分重视吃立夏粥,好似乎立夏粥为他们准备了一年所需要的营养。不过,说真的,如果你能有机会吃了我们这的立夏粥,准让你一辈子都会念念不忘!
说到“立夏粥”,就要说到“千家羹”。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每到立夏这一天,谁家有孩子跟先生读书识字的,谁家煮好了立夏粥,就一定会先盛好一份给学馆里的先生送去。这一份或一碗,或一钵,或一盆,都是学生家长对先生(老师)的真心实意。立夏这一天,先生也就会准备或一个大盆,或一口大锅,家长们送来的立夏粥都会倒进去,各家各户送来的立夏粥汇到一起,人们就美其名曰“千家羹”。待到饷午时分,先生就会拿来碗筷,与学生们一起分享这“千家羹”的美味。“千家羹”与“千家水”、“千家饭”等名词一样,含有“吃千家”的意思,“吃千家”的人或是读书的秀才,或学有专长,都特别受人尊敬。“千家羹”彰显的是尊师重教的世风,人们用纯朴与真诚来表达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老师的尊敬。
尊师重教是兴盛之兆。据记载,凡有作为的皇帝都会追封老师的鼻祖孔子。我们这的民间,厅堂都供奉着“天地尊亲师”的牌位,只有老师才能与“天地尊亲”同列,这至少可以说明,曾经,老师被人们真诚的尊敬过。《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明人谢肇?在其《五杂组》中说:“训蒙受业之师,真师也,其恩深,其义重,在三之制与君父等。” 康有为说:“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尊师重教是与“有作为”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国家兴盛联系在一起的。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然而,有人评估,如今,中国的初级教育比日本落后100年;中等教育落后90年;高等教育落后80年;教育经费在国民收支中所占比重只相当于日本1940年左右的水平。难怪,日本最吃香的职业是教师,而我们,教育往往被调戏,教师充其量算是吃不饱饿不死的打工仔。事到如今,如果我们对日本的国民素质、国民精神还没有足够的敬畏,国门之前,虎视眈眈,可以断言,这必将又会成为我们国家与民族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