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石鼓阁 彰显宝鸡人文底蕴的厚度

石鼓阁 彰显宝鸡人文底蕴的厚度

2013-10-25 13:07 作者:千山隐者 阅读量:45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石鼓阁,择地于石鼓山顶,其名曰山,实为依秦岭之阴,渭水之阳的山麓水滨之间独立土丘而已。近,西可望宝鸡旧城,东能远眺高新胜景,北可视蟠龙塬绿色屏障;

“五一”小长假期间,应参与中华石鼓园建设、策划的耀虎、世亨二兄盛邀,逛了一趟中华石鼓园,并满怀豪情登上了石鼓阁。在登阁瞬间,我顿生出唐朝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时那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也心生老范(仲淹)岳阳楼记所言“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愉悦。返回途中,我心想,如果有机会我要为市府斥资新修石鼓阁,以浚宝鸡唯我中华文明之源流,又增城市旅游新景点之壮举投上一票。

古陈仓人杰地灵,地下宝藏甚丰,尤其青铜器物,一旦见日多为国宝。石鼓之文物,更唯宝鸡独有。石鼓自唐初出土以来,一直备受历代帝王、文人墨客和考古学术界尊崇,有“中华第一古物”、“书家第一法则”的美誉,其文其书皆属中国文化、文明之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总是代表区域发展过程的文化元素的。身临石鼓阁,不能不了解石鼓。石鼓,发现(出土)于宝鸡,学界曰:陈仓石鼓。作为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石鼓是出土、还是发现?原出三畴原(凤翔地名)、还是石鼓山?始制是周、是秦?学界、考古界还在争鸣,仍无定论。但物出宝鸡域内,文记秦公狩猎之事,字为史籀(zhou)所书大篆已成共识。石鼓原物虽移故宫博览,今人之所见石鼓虽为复制,仍不失为宝鸡镇市之宝。

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以籀文分刻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目前其字已多有磨灭,其第九鼓已无一存字。其书传为史籀手笔,体态堂皇大度、圆活奔放,气质雄浑,刚柔相济,古茂遒朴而有逸气。横平竖直,严谨而工整,善用中锋,笔划粗细基本一致,有的结体对称平正,有的字则参差错落,近于小篆而又没有小篆的拘谨。在章法布局上,虽字字独立,但又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偃仰向背关系、其笔力之强劲在石刻中极为突出,在古文字书法中,是堪称别具奇彩和独具风神的。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康有为称其“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我,自有奇采。”其书体为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学石鼓文可上追大篆,下学小篆,百无一失。后世学篆者皆奉为正宗,无不临习。书法大家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王福庵等皆得力于此。

石鼓文无具体年月,唐人韦应物和韩愈的《石鼓歌》都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宋人欧阳修的《石鼓跋尾》虽设了三个疑点,但还是认为属周宣王时史籀所作。宋人郑樵《通志略》则认为石鼓系先秦之物,作于惠文王之后,始皇之前。近人罗振玉《石鼓文考释》和马叙伦《石鼓文疏记》都认为是秦文公时物,与韦、韩说法出入不大,只相差十七年。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距宣王更近。所不同者,出于宣王时史籀手笔或秦臣手笔罢了。

石鼓阁,择地于石鼓山顶,其名曰山,实为依秦岭之阴,渭水之阳的山麓水滨之间独立土丘而已。近,西可望宝鸡旧城,东能远眺高新胜景,北可视蟠龙塬绿色屏障;远,可西接陇蜀,东望长安。310国道、西宝高速公路皆从山脚下东西穿过。站上石鼓阁,你可耳听茵香河川流不息地讲述着古陈仓历史的兴衰更替。俯视金渭湖鳞鳞波光,你可看到新宝鸡彰显周秦雄风的无限风光。石鼓阁仿秦汉建筑风格,高56.9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喻示着周秦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尊崇地位;阁内集中展示石鼓文化及中国历代优秀书画作品,作为石鼓阁陪衬的“仁义礼智信”五德园主题景区,用形象生动的历史故事,向游客阐释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特征和历史渊源;横贯石鼓阁东西的汉文字长廊,全面反映汉文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记载周秦时期对汉文字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园内建设的仿秦汉建筑风格的石鼓书法研究院,可为海内外书画家挥毫泼墨,展示书法艺术提供引发激情的“陈仓论书”平台。石鼓阁,向世人彰显着宝鸡人文底蕴的厚度。中华石鼓园将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圣地,成为宝鸡新的城市名片。今欣逢盛世,建阁存鼓,旨在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展示石鼓文化魅力。

历史在演绎中变迁,时代在变革中发展,历经千年的石鼓山又一次展现出新的容颜。新建石鼓阁,既是宝鸡人为国之重宝作祭,更是宝鸡人对历史文化的珍爱和传承。因为这里是寻找民族文化源头的圣地,将成为全国书法名家挥毫泼墨、切磋交流的宝地,成为海内外石鼓文化爱好者研究的根据地。四海宾朋、八方来客也将会在中华石鼓园感受周秦文化的厚重与博大,领略中华文明的辉煌与灿烂。

石鼓本无声,蜚声四海文光远,雅阁显神韵,势纳千秋墨宝香”。

相关文章关键词

《石鼓阁 彰显宝鸡人文底蕴的厚度》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