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情路泪湿衣(三)
导读天渐渐暗下来,我们依依告别山林,回到那虽简却温馨的老屋,家人已摆下丰盛的农家晚宴。我拿出为她父亲准备的一条香烟,再恭敬的递给她母亲一个祝寿红包,同时祝她母亲福大东海,寿高南山。
面对我半真半假的戏言,唐朝嫔妃毫不迟疑地回答:不嫌山家粗简,就请唐皇御驾亲临!见她如此爽快,反倒让我怀疑起她是真是假起来。
唐朝嫔妃又娇俏妩媚:皇上久居禁宫,每日锦衣玉食,却不知山村乡野绿水青山,长林丰草,牧笛炊烟,云遮雾绕,可是深宫禁院难以比肩的哦!
我不禁由衷向往:爱妃如此说来,令朕?然心动!我们还不启驾前往,更待何时?
当我欲打车前往时,唐朝嫔妃死活不同意,言路又不远,事又不急,坐大巴好了,打什么车。我暗想,这“妃子”不娇生惯养,倒懂得节省,是一会过日子的人。
大巴到一小镇停靠,唐朝嫔妃带我买了一些东西,然后说到老家尚有十余里路程,因不通公车,所以唯有租摩的前往。于是,我们租了两辆摩托车,在她的带引下朝“妃子故里”出发。
过一坑坑坎坎、破破烂烂的小桥,摩托车驶上一条窄窄的乡间水泥路。水泥路先是弯弯曲曲平行了一段,既而沿一条深渊左侧盘旋向上。渐渐地,路右愈加峭壁高岩,路左愈加渊深涧险,令我这个同样是山区长大的七尺须眉也胆寒心惊!
好不容易到了。下车一看,她老家离这座高山的山顶已不远了,地势陡峭,周遭只有数十条线样的山地,还被山石这阻那绕。老屋是几十年前修建的那种土墙瓦房,不过因旁边在建一幢两层楼房而拆了一半,仅留下两间暂住。屋里泥墙上贴有一张陈旧的毛泽东画像,灶房角有一个用来烧山柴烤火的火塘,上吊一黑黝黝的鼎锅,这些我小时眼熟能详的农家摆设令我感到无比亲切。
见过她的父母、兄长、弟媳,唐朝嫔妃带我去屋后的小山林。沿一条痕迹渐淡的山径,我们一前一后走进蓊郁的山林。虽是冬季,山林里绿意仍浓,山花摇曳,虽嗅其香却不知名,鸟音宛转,虽闻其声却难见影。不时旁逸斜出的荆条,挽衣撩发,柔柔挽衣像好客的主人热情相邀,缠缠撩发又像凶恶的山匪过路要钱。渐行渐远,林深路险,光线愈来愈暗。一块巨大石板的出现,令茂密的山林空出一方来。我们坐在石上,唐朝嫔妃给我指点周围景物。远处山?是她曾经就读的村小,我们走过的这条路便是她当年上学之道。我眼前晃忽出现一个山村少女:扎着马尾辫,背着小书包,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蹦蹦跳跳快乐上学堂。近处那块形似蹲狮的大石,是家人为他弟弟认的神灵。因她弟弟从小多病,又意外落下残疾,按照农村习俗必须认神灵之物经常膜拜,方能保其一生平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唐朝嫔妃的眼里都满溢爱意,看得出她对故园是充满浓浓感情的。
天渐渐暗下来,我们依依告别山林,回到那虽简却温馨的老屋,家人已摆下丰盛的农家晚宴。我拿出为她父亲准备的一条香烟,再恭敬的递给她母亲一个祝寿红包,同时祝她母亲福大东海,寿高南山。
吃过晚饭,我与唐朝嫔妃出门走到屋外。站在一棵高大的核桃树下,我们放眼山野风物,真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方外之感。天空有淡淡的云丝,若有若无,轻丝一般吹弹欲破。一轮圆圆的山月自东天莲步轻移,愈至中天愈明明如水。那清光婉如丽人的明眸,盈盈清澈,透人心扉。山乡人历来节俭持家,大都已早早熄灯入梦,虽无明灯照耀,但在明月的清辉里,却能清清楚楚看见护佑他们的农房,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静静散落在山山岭岭。
夜风渐凉,山月愈明,我明显感觉到唐朝嫔妃身子瑟瑟颤抖。我顿生怜惜,不顾相处时短,默默把外衣脱下披到她身上。唐朝嫔妃仰起头来,眸子里有两点月光对我轻轻摇晃。这两点月光虽那么轻柔,此时却轻摇得我有微醉的感觉了。当她身子慢慢靠近我时,不知哪来的勇气,我一把揽过她来。趁她惊慌失措的那一瞬,已将我火热的双唇盖在她微凉的嘴上!
……
按说这是一段浪漫美丽的邂逅,应该有个圆满的结局,但天不遂人愿,竟又成水月镜花!
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