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乌托邦
编者按真相原本就肮脏,所以不必歧视嬉皮,不必杀死所有的乌托邦,就留一个小小的角落,可以吹着口哨,咬那只你看不顺眼的狗一口。本文作者分析到位,眼光独到,语言也不乏犀利。
最近又谈犀利哥,说是艺术家的究极进化版。就像摇滚玩出深度要吸食毒品,肉体刺激精神也进补。艺术家便是着身乞丐还是犀利非常,眼神忧郁、深邃,像梵高。
有点嬉皮的味道,虽然只是边缘人的一种,没房、没车、甚至是单身,这反而不妨碍你嬉皮的活着。这并不是生活的弱者,他仅仅一眼,就将你灵魂的阴霾震颤、洞穿。他以少数人读懂的特立独行而被大众所误解,就像真理的验明正身总要吸食异端来同化壮大,而且还能娱乐一把。
于是我们的幻想中会有那么一个影像,在自己架构的乌托邦中嬉皮的放荡着,也许那仅仅是一个肢体的动作,仅仅是一个龇牙咧嘴的笑。也许心中的阴影在经年不愈后终于纠结成长长的队伍,分裂你主观的思维,变得呆滞,似是而非。
谁都有被当作笑话的时候,不信你细细在记忆里打转,或者下一秒你也觉得自己就是一出笑料。这不是西方五、六十年代的嬉皮士,当然也不会成为垮掉的一代,经验实证主义和逻辑分析主义不会让人堕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这也没有革命的高尚情节,没有纯粹,只是一晃而过的即时娱乐。
当时的肺腑之言,成为你后路的羁绊,想要充耳不闻,那就得先骗过自己。如果这样很累的话,也请不要耽于幻想,因为程式化虽然冷硬,但很明显有规律可寻。谁能说自己是独立于他人之外醒着的呢?谁能说玩璞归真就是像童心一样么?
较真的厉害不如放过,如果不能制造伍德斯托克,就去吃一碗面,同时也吃掉了寂寞。你只是一个而不是一群或者一代,世上有同样的颜色没有同样的树叶,所以孤独是必然存在的,即便买上了房,开上了车,包养了小姐……
妄想症、强迫症、分裂症、焦虑症,没有了信仰,就会苦苦无援。真相原本就肮脏,所以不必歧视嬉皮,不必杀死所有的乌托邦,就留一个小小的角落,可以吹着口哨,咬那只你看不顺眼的狗一口。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