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宋代“鸳鸯”古墓探秘
多少尘封的故事可以从古墓中寻找?多少美丽的传说可以从古墓中倾听?多少不解的科学之谜可以从古墓中得到答案?从共青城挖掘的宋代古墓中,一个个幽远、美丽而神秘的传说似乎朝我们款款展开……
“五一”虽然是法定假日,然而,为了共青城跨越式崛起的劳动者们放弃了假日的休息,奋战在生产一线。在共青城火车站广场施工现场,一辆正在作业的推土机后,几块薄薄的青色砖头被推出黄土层。有着丰富土方施工经验的老喻,第一感觉判断出此处可能是挖到了古墓。于是,他拿出手机向项目建设管理方进行了解报告。
接到老喻的报告,共青城相关领导第一时间向共青城开发区管委会分管文化旅游的领导作了汇报。于是,各方人马第一时间赶到施工工地。经相关文物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处宋代古墓群。
听说文物考古发掘专家对共青城火车站广场施工工地的宋代古墓在进行抢救性发掘,周边闻讯而来的群众对两座古墓主人的身份众说纷纭。
据共青城社发局一工作人员介绍,发现宋代古墓的地方,原是一个官姓村庄的祖坟山,宋代古墓的主人很有可能姓官。而围观的群众对此说法提出了异议,说此处周围几里路范围内根本没有姓官的村庄,这里不可能是姓官的祖坟山,墓主也不可能姓官。对此,那位社发局的工作人员却讲叙了一个在当地流传甚广的官姓村庄神秘消失的民间传说——
在古墓发现地附近,历史上的确存在一个官姓村庄,而且官姓村庄中有一位非常有钱的官姓大地主。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这位官姓大地主要嫁女儿,女儿要嫁的是附近余姓村庄的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由于雪下得太大而且路面结冰,抬新娘的轿夫根本无法行走,而事先择定的“黄道吉日”又无法更改。于是,有人就给这位要嫁女儿的官姓大地主出主意,将官姓大地主家中仓库的稻谷挑出来洒在路面上,这样轿车走起来就不会摔跤。急于嫁女儿的官姓大地主,只好照此行事,用了几百担稻谷将从官姓村庄到余姓村庄的道路全都铺了一层……官姓大地主女儿虽然嫁出去了,但是用粮食铺路的事被上天知道了,于是上天对官姓村庄进行了惩罚,村中官姓村民不是死就是外逃,一个声名显赫的官姓村庄便从此消失了。
官姓村庄消失了,这个有关官姓村庄消失之谜的传说却留传了下来,而且传说中的余家的确就在宋代古墓发现地的附近。
5月4日下午,第一座宋代古墓被抢救性发掘出来了,从墓中发现的墓志铭和墓碑证明,墓主人并非此前传说的姓官,而是姓周,祖籍河南南阳,世居星子县,名二十六娘,嫁给祖籍浙江会稽、世居南康军建昌县归义安定里的宛五十二郎,是宛五十二郎的正室夫人。她生有三子两女,长子“荡外”,次子名忠善娶妻王氏;三子名忠赏,娶妻傅氏,女墓主还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名三十九娘,嫁与董及为妻,次女名四十娘,嫁与张继儒为妻。
女墓主人周氏于宋元钓七年(公元1093年)十二月十八日因病去世,享年59岁,并于次年的十二月十七日葬于墓葬发现地,也就是说这座宋代古墓至今已有917年,可谓是千年宋代古墓了。而且这两块墓中的碑牌出土,也进一步证明古墓发现地为别姓的祖坟山,因为墓志铭中记录了女墓主所葬之地,在宋元钓七年(公元1093年)属江州德安县东陇社荷塘上保,地名为东岗岭;而且是女墓主家人用“金银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买下了这处墓穴地。
墓中除出土了宋代景德镇湖田窑生产的影青精品瓷器高足碗、斗笠盏、执壶等外,还有半块薄铜镜残片及铜质三足焦斗等物。特别是墓志铭的文字书法功力和刻功都堪称一流,足见书丹者有着极深临帖功底。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此焦斗内的泥土中竟有几粒带壳的花生。这一发现,让现场的围观者啧啧称奇,有人说宋代的花生能保存至今,绝对是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中的最大发现;也有的围观者认为,这几粒花生一定是老鼠从墓葬的洞中叼进去的……对此,现场的考古专家们表示,只有等到科学鉴定后才知道是宋代的花生还是现代的花生?
古墓中花生之谜还没有解开,现场围观者又对这两座宋代古墓是否是夫妻墓产生了疑问。因为,两座古墓的墓葬形制相似,都是青砖券顶,又近在咫尺,且女墓主的墓中出土的那半块薄铜镜残片似乎“有话要说”……这两座宋代古墓是否是夫妻墓的谜底还在等到打开另一座古墓才能破解。
5月5日从上午到深夜10点多钟,这一谜底最终揭晓——是夫妻墓葬。从男墓主的墓中同样出土了宋代景德镇湖田窑生产的影青精品瓷器高足碗、斗笠盏、执壶、铜质三足焦斗等外,还出土了文人用的两个小琴炉和一块小砚台,以及墓志铭和墓碑各一块。从墓志铭中可以证明,这座古墓主人正是宛五十二郎,子女等相关内容大都与女墓主的墓志铭内容相同外,还明确了宛五十二郎名叫宛仕享,于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并于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迁葬于古墓发现地。此外,男墓主的墓志铭中还明确了夫妻二人的长子名忠良,娶妻李氏。
两座已发掘的宋代古墓葬是夫妻墓的谜底揭开了,而且从男、女墓主及其子女的名称可见,无论是男方宛家或女方周氏都是大家族,且堂兄弟姐妹多达数十人,如男墓主叫宛五十二郎,女墓主叫周二十六娘,他们的女儿分别叫三十九娘和四十娘等。但从墓葬中出土的器物中还有一些不解之谜依然扑朔迷离,如女墓主墓葬中那半边薄铜镜残片的另一边,考古专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并没有在她丈夫的墓葬中找到,而是找到了完整的一面小铜镜。那半边铜镜去了哪里?
据现场考古专家介绍,在中国古代夫妻墓葬中常会出现半边铜镜的墓葬习俗。这是因为夫妻双方中如有一方先于对方去世,逝者亲人都会将一面铜镜分成两半,一半放入先逝者墓中随葬,另一半则等另一方去世后再放入后逝者墓中随葬,表达“破镜重圆”的美好祝愿。
女墓主周氏的墓中出土的那半边铜镜的另一半究竟在哪儿呢?没有人知道。而从女墓主墓中的两块碑石的碑文字体来看,有极高的书法欣赏性,再根据男墓主墓葬中出土的小砚台和琴炉来判断,周氏的墓志铭和墓碑的文字应出于其丈夫宛仕享之手,足见男墓主生前对正室夫人周氏的感情之深。因为,男墓主的墓志铭的文字较女墓主的墓志铭的书法艺术则相去甚远,且本来要留着随男墓主下葬的半边铜镜并没有出现在男墓主墓葬中。
据现场考古专家推测,既然女墓主周氏墓志铭中提到她是丈夫的正室夫人,那么言下之意,男墓主应当还另娶有偏房小妾。果然这一推测在男墓主的墓志铭中得到证实,男墓主少娶周氏先逝后又再娶了欧氏,且男墓主去世时欧氏还活着……如此看来,女墓主周氏中的半边铜镜的另一半或许作了欧氏的随葬品,而且按照古代墓葬的习惯,欧氏死后也一定会葬在丈夫墓葬周边,也就是说在已发现的两座宋代古墓葬附近,还会有欧氏等宋代古墓葬存在,还可以推测古墓发现地是一处宋代古墓葬群。因此,相关考古工作人员仍在两座古墓葬周围寻找,希望能发现并抢救性发掘出另外的宋代古墓,更希望能找到周氏墓中半边铜镜的另一半……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