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喜鹊

喜鹊

2013-10-22 05:36 作者:春耕 阅读量:31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喜鹊的报喜是否有过极过烦之嫌?也许你说,喜鹊不报喜何以称喜鹊呢?是的,报喜似乎是它永恒的主题,但我对于喜鹊的报喜,总还有点心存疑虑,因为当我们明显地感到事情很糟糕时......

喜鹊,又名鹊、客鹊、飞驳鸟、干鹊、神女,鸟纲雀形目鸦科鹊属的一种。旧时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在我工作的H城多见喜鹊,它们体形很大,羽毛大部为黑色,肩腹部为白色,见有人来了,它便翘翘尾巴,从这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总喜欢嘎嘎地叫几声,委实招人喜爱。

于是产生了对喜鹊进一步了解的兴趣。除了对喜鹊的生活习性、体型特征、分布范围等作深入的了解外,另外还知晓了与喜鹊有关的故事,或与喜鹊有关的文化。呵呵,这些故事或文化还真不少,什么鹊桥相会,什么鹊巢鸠占、鹊登高枝、喜上眉(梅)梢,什么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记了娘……真可谓想象与现实相杂,世俗与圣贤相配。自然,这些美丽的传说,你可以随时通过查询得到的,只是我对于喜鹊尚有两方面的质问或思考。

一是喜鹊的报喜是否有过极过烦之嫌?也许你说,喜鹊不报喜何以称喜鹊呢?是的,报喜似乎是它永恒的主题,但我对于喜鹊的报喜,总还有点心存疑虑,因为当我们明显地感到事情很糟糕时,它却煞有介事地给你报出喜来。你说,这不有点荒唐和滑稽?此时,且不说它报的喜有误,或称之误报或报错,仅是它在当你无论处于喜或忧的状态时,总是听到那始终不改的嘎嘎声,难道总是有那么地好感吗?我是很有点反感的。联想到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基层向上汇报时,总是报喜不报忧,在他们看来,或者在他们的思路中,喜即是喜,忧也是喜;而今,在实现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不也存在这种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吗。据有关网络报道,有一个比较资深的中央台娱乐节目女主持人,退休前后做了政协委员,她说“这么多年,我对于政府的任何一个提案,任何一项政策均投了赞成票”,因为她“真心地拥护所有的政策”。然而,网民们却纷纷指责她是否有参政议政的能力,只报喜不报忧了(当然,对她的大实话我们还是要予以赞美的)。难道政府或议员所提的建议或将要出台的政策,就一律是正确的吗?当然,喜鹊报喜不报忧据说还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特别是在儒家文化里,它被认为是“圣贤鸟”,地位非常尊贵。喜鹊进入传统文化的眼帘、脑海、心壤的,就是那个单调、沙哑,听上去并不动听但却“稳定如常”的嘎嘎声。这样看来,现实社会中的有些人喜欢报喜不报忧,原是受喜鹊的影响了。不是吗,大着呢,----这也难怪。

二是它与乌鸦相比,是否乌鸦就一定令人不安或讨厌?余认为乌鸦亦有可爱之处。自然,当我们一提到乌鸦就会立即联想到那个通身乌黑、声音嘶哑的家伙,更主要的是它还给人带来忧愁的或凶兆的报告。但是,只要你认真地了解一下乌鸦,---就象你很详细了解喜鹊那样的话,你会发现乌鸦其实并不十分地可怕。在唐代以前,它在中国民俗文化中也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常识传说,只是到唐代以后,才有了“乌鸣地上无好音”的消极形象。但同时乌鸦在几千年来却也以“孝鸟”形象出现的,如“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另外,乌鸦也是最聪明的一种动物。它在人类以外的动物界中具有独到的使用甚至制造工具达到目的的能力,他们还能够根据容器的形状准确判断所需食物的位置和体积,“乌鸦喝水”的故事就是反映了其思维的巧妙,诸如此类的优点还有不少。但我对于乌鸦的认识,还是它的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忧的就应当报忧,没有什么可以隐匿的,只有掌握了忧的事情,才能把坏事转为好事,才能更好地把事情做好。反之,倘若一味地喜欢高兴的,快乐的东西,或者一味地投赞同票,形势一片大好,是否有缺失理性之嫌呢?或者终日盲目乐观,是否缺乏忧患意识呢?诚然,敢于讲真话的人有时确有讨人嫌的地方,但在当今社会确乎要有这样的一批人。对于这样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然则,人们对于喜鹊,确乎总还是喜欢的。只是,当你喜欢它的时候,请不要忘了同属鸦科的,即它们的堂弟或表妹---乌鸦们。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喜鹊》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