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导读骨子里就是个天生的改革拥护者。读历史,从来都为商鞅、王安石、张居正,以至康有为、梁启超挽惜。也为60周年阅兵式上镜头在朱骁基的身上过为短暂的停留而忿忿不平。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祭奠大跃进时代及文革时代
双休日,回老家看望老父母,闲着无事,记起儿时的乐园—房前屋后、山边田角的菜园,转了转。此时,本应是叶青花红、生机盎然的时节,入眼却是荒草连天、蛇出虫没了。昔时菜园已随着父亲的老迈“退休”而闲置退耕多年。
问也在家务农的二哥,他说:那么多良田还荒着呢,那些边角的园地那有空去弄,谁还要?
仅凭看到的某些似乎很有说服力的现象,并不一定能说明本质。田地荒芜,并非就是农业破败。不可否认的是,社会是发展了,横向比较,中国农村还是相当的落后,但纵向比较,生活是比毛的时代好多了。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多了,劳动力少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现在的农民,只要种植很少的一点田,就足可温饱。
“时代好了,只要肯干,换一口吃的是没问题了”经历过毛时代的老农都很满意。从中是否也可以读出:在以前的那个时代,即使肯干,也未必能填饱肚子?
记得儿时,父亲整天都在生产队的地里干活,起早贪黑。干完生产队的活,天黑收工回来,还踩着星光到从合法的自留地、到非法的房前屋后的菜园里长资本主义的尾巴。以期在吃完生产队分的那些可怜的粮食之后,还有些资本主义的毒草帮着渡过饥荒,年年如此。在割尽资本主义尾巴后,爷爷奶奶就在四海无闲田的忙碌劳作中饿死。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一次又一次的、接连不断、层出不穷的瞎折腾。能吃饱饭成了人们的唯一愿望与幸福。那时的党和政府一直以为自己是万能的上帝,比上帝还要上帝,能替草民、愚民们操一切的心,能管世间一切事。结果是什么也没管好,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却将无数人斗进了坟墓。
骨子里就是个天生的改革拥护者。读历史,从来都为商鞅、王安石、张居正,以至康有为、梁启超挽惜。也为60周年阅兵式上镜头在朱骁基的身上过为短暂的停留而忿忿不平。
如果50年代末,就按刘、邓、陈等的思路,不搞阶级斗争,专心建设,那20年前,是不是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1958到1978年,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国内,除了“两弹”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向外人炫耀的?还有什么可做为成绩来向历史汇报的?还有什么可以向子孙交待的?
很奇怪的是,人们在享受着现在改革开放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却有许多人怀念毛,怀念毛时代。真是佩服高人,高人的伟大之处就是把你搞死,你还对他感激涕零。正如俗话说的:把你卖了,你还在为他数钱。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