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醉一趟霍山

醉一趟霍山

2013-10-25 14:43 作者:春晓大别山 阅读量:28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迎驾酒业坐落在青山秀水之间,依偎着“新中国第一坝之称”的佛子岭水库,碧绿的秀水环绕厂区,日夜哗啦啦地唱着“酒歌”,山倒映水中,水更加碧绿,歌更加欢畅,酒更加香醇。

霍山,岳西县的友邻,大别山区的一座山城,青山环绕,淠水悠长。5月3日,几个文友相约,去了一趟霍山。

车进县城,直接停在文峰广场外,恭候着东道主、霍山文友——凡墨的到来。不一会,一位气质非凡、面露微笑的女子飘然而至。我们一行多数已于去年相识,无需介绍,知是凡墨。简单的客套后,凡墨引领我们进入文峰广场。

文峰广场空旷宽阔。入内即为小广场,大型户外荧屏竖立右侧;再上一层,为中广场;再上为舞台和扇形座位。四个层面,构筑精巧。灯光喷泉置于中广场的中央,想必夜晚会灯火辉煌,流金溢彩。

文峰塔高高地耸立于螺蛳台的阜顶上,幽芳河水伴塔而流。从舞台往上67级台阶,就到了文峰塔下。

文峰塔又名南塔,是霍山县境内仅有的一座古塔。立于县城最高点,四周辽远,视野开阔,极目环眺,方园胜景,尽收眼底。塔为砖石结构,实心密檐,棱角六面,浮图七级,造型挺拔隽秀。塔顶有葫芦形镇极,直插云天,蔚为壮观。塔身逐层嵌有当时名人雅士的诗咏题词。边缘镶镂有人物、异兽和纹饰,构思精巧。

我们围塔四转,观赏着古塔,欣赏着诗词。脚步停留于嵌在塔基层的碑刻铭文前,默读着,沉思着,碑前香烟缭绕,朝拜者双手合十。我暗自思忖:求子不该在此,求福也不属圣地;那是求文?抑或求武?我不得而知。庆幸的是那被经年的香火熏得漆黑的碑文仍清晰可辨:“浮图七级,拔地凌云;巍峨矗矗,蔚启人文。”我明白了这就是“文峰塔”的注解和渊源。曾有记胜诗句,极为贴切:“青溪曲曲抱螺台,白塔红桥画障开;南去渐知龙井逼,活云飞出石门来”。

在这方圆不大的地方,我惊叹设计者的匠心:融古今于方圆之内,置闹静于举步之间;登高进入文静之处,步下就是红尘之所。现代广场和神韵古塔,相融成趣,相映成辉。我陶醉了!

出文峰广场,随凡墨女士驱车来到文庙。

霍山文庙,又名圣庙、学宫,建于明弘治五年(公元1438年)。主体建筑大成殿,又名圣殿,为歇山八角重檐结构,飞檐翘角,撑拱两层。正梁雕有二龙戏珠,宏伟壮观。门前立柱雕有狮子绣球。屋脊有陶质飞禽、走兽、跃鱼。屋顶正中镶有火焰宝珠,琉璃沟滴檐。灰瓦米墙,雕染画柱。殿前为祭坛,两侧各有石狮子一只。大殿内,设有灵龛,为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灵位。祭坛前为泮池,亦名跃龙池。池上建有石拱桥,名状元桥。据说凡科举中魁者,可披红挂彩,过状元桥,打开宫墙中门,跨马游街,显耀乡里。泮池前为戟门。戟门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大成殿后为崇圣祠,亦名后大殿,原供奉孔子祖辈考妣灵位处。祠东为明伦堂。全庙布局紧凑,肃穆庄严。

我们进入大殿,个个神情庄严。“万世师表”的金边大匾挂于正殿,孔夫子端坐匾下,手捧木牍于胸前,慈眉善目,双唇微启,喃喃而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肃穆于孔像前,思绪即刻上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夫子领着他的诸多弟子,游走列国,传道、授业、解惑。高扬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旗帜,传布着“仁爱、和谐”的儒家思想。我仿佛听到孔子的教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尽管殿外高温达三十多度,但殿内却阴凉漫拢,气定神爽。明人洪应明的一副对联可以做这儿的诠释:“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孔子活着,我听到了他的心声。他仍在高喊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再次细细地端详着这位两千多岁的老夫子,虔诚地叩下三个响头,不是迷信,而是崇敬!在“修女也疯狂”的时代,我只能以此为敬意。叩毕,我悄悄地退出大殿,心底油然而生一片绿荫。

往霍山县城南行近二十公里,就到了淮河流域的大型山谷水库——佛子岭水库。

车停坝区门外。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遒劲的“佛子岭水库”门额即刻映入眼帘。进入大门,我们仰视大坝,它以其雄伟、壮观迎接着我们。同行的朋友们口中都不自觉地“啧啧”起来,我心中也陡然生出惊叹来。

巍巍大坝横跨淠河,如龙卧波,两岸青山,郁郁葱葱;坝体镌刻着毛泽东主席手书体“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红色大字。我们沿坝边拾级而上,登临坝顶,已是气喘吁吁。抬眼远眺,两岸青山叠翠,白云绕尖,绵延不绝的绿水来自远方,流进发电站,再白花花的泄向下游。山水相依,水天相接;湖面碧波泛翠,湖心白帆点点;人欢水唱,鸟语花香。确是一番跃动怡情的景致。

我们沿坝观赏着风景,体味着奇迹,真的是感慨万千。佛子岭水库于1952年1月开始修建,1954年10月完工。那时,新中国一穷二白,何以建成如此规模宏大、质量上乘的伟大工程?拦河坝长510米,高75.9米,混凝土连拱坝,可防较强烈的地震。坝有?水闸门8道,灌溉闸门2道;并设有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31,000?,年发电量9,350万度。水库集水面积约1,840平方公里,可以拦蓄5亿立方米洪水。1969年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大坝安然无恙。如此工程,当年实属奇迹,现在也叹为观止。

我们在大坝争相拍照,不仅仅是留念,更是在心中烙下远东第一坝。

中午,宴于迎驾度假山庄。迎驾山庄,迎驾集团的一个实业。座落在佛子岭风景区内,依山傍水,环境清幽,风光旖旎。建筑风格体现汉代宫廷格式,庄重典雅,古朴大方。有悬挂于二楼大厅的《迎驾山庄赋》为证(附后)。

凡墨夫妇盛情款款,邀请了霍山文联主席张世明老师、小南岳文学社万社长、佛子岭水库高主任等作陪。

席间,凡墨的先生、迎驾集团副总李先生热情洋溢,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时时引得大家捧腹大笑,一杯杯飘香的迎驾贡酒在欢声笑语中一饮而尽;还有年近花甲的张主席顶着血压高疾,“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雷子”、一个“雷子”的放;更有甚者,凡墨“巾帼不然须眉”,白酒一杯接一杯,不仅每位客人敬到,而且还要“雷”到,那个豪情,那个豪爽,惊起四座,情撼八位(我们一行八人)。我因驾车,以茶代酒,也醉了。

真是汉宫、汉风、汉韵,醉山、醉水、醉人。

醉意朦胧中,我们在主人的陪同下参观迎驾酒业集团。

迎驾酒业坐落在青山秀水之间,依偎着“新中国第一坝之称”的佛子岭水库,碧绿的秀水环绕厂区,日夜哗啦啦地唱着“酒歌”,山倒映水中,水更加碧绿,歌更加欢畅,酒更加香醇。

我们穿过具有民族特色的大门,进入环境优美的厂区,如同进入了大花园。

首先来到酒品陈列室。琳琅满目的迎驾酒品,摆满了宽大陈列室的大大小小展架,从最初的“佛子岭酒厂”(系迎驾前身)那不起眼的白酒到一步步走到极品的迎驾贡酒,还有各时期代表性的酒瓶、酒盒,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如同置身酒瓮,不喝自醉。在展厅中间,置有一桌,放一瓶70度的“迎驾原浆”,供我们品尝。我经不住酒香浓郁的诱惑,顾不得驾车,也随同大家端起半杯,一饮而尽。好激烈的原浆啊!香,好香!浓,真浓!醇,特醇!我套用网络句式,笑对霍山朋友:“我喝的不是酒,是热情”。其次,我们参观了迎驾书画展览厅。这里是迎驾酒文化的精华之处,国内外许多书画大家的墨宝在这里熠熠生辉。我们一一欣赏,陶醉其中。观毕,文友开心龙挥毫留念:诗酒风流。是呀,诗风流,酒风流,人生更风流!

无怪乎当年苏东坡漫游至此,诗兴大发:“霍山佳气绕葱笼,势压循州第一峰;石径面尘随雨扫,洞门无锁借云封;船头昔日仙曾渡,瓮里当年酒更浓;捷步登临开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

霍山,我醉了,醉得深沉!

附——《迎驾山庄赋》

甲子之春,山庄天成,走山探水,势若龙腾。添彩于大别山兮,虎踞于淠河之滨。长虹卧波,碧水流金,苍松作伴,竹海为屏。山花与贡酒齐香,流水和画眉共鸣。放眼乎高处,层峦叠嶂,远峰淡隐,水库漾波,雾笼渔村,指南岳,叹美人,看大坝,论诗文,发千古之幽情;俯瞰乎脚下,游船携浪,湖光粼粼,欢声笑语,别具风韵。噫吁兮,真乃人间仙境,天下何寻?

昔汉武大帝,御辇南巡,官民献酒,迎驾得名,狩猎晾甲,拜岳封衡,古风神迹,千年传承。水魂化作迎驾酒,山庄彰显汉文明。其式,秦汉宫廷;其状,古币刀形;其风,高台建瓴;其道,以客为尊;入驻下榻,若步行宫,可享空气之清纯;可观天工之壮锦;浮雕墙前,与汉皇留影;半边亭中,赏月落日升;荷花池边,看游鱼逗趣;石径竹间,听山泉松音;饮百年美酒,品黄芽佳茗,食库鱼豕,餐野味山珍;“大汉飞歌”,让你纵情抒怀;“汉宫琼瑶”,洗去一路风尘。噫吁兮,真乃文韵悠长,返璞归真!

暮霭降临,小憩于醉亭,盘桓于醉岭,览对岸不夜城。霓虹挥彩,其形宛如巨轮,华灯漾波,其状似若前行;风送酒香,酿造美好生活;淠水含情,传送迎驾精神。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不禁张开双臂:诚邀四海宾朋,大驾光临!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醉一趟霍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