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生产队

生产队

2013-10-23 00:23 作者:赵春华 阅读量:28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一个生产队有近百户,小三百口子人,社员一般是一百多,真正的一线劳力占三分之二以上。生产队有书记,是农村最基层的党支部,和社员一样天天下地劳动;

生产队已经消失快三十年了,人民公社一撤消都改成乡镇了,生产队也随之撤消,这个最基层的农村生产组织形式也就此告别这个时代,成为历史的产物和我们曾经的记忆。

自打我一记事就生长在生产队的范畴之内,我所属的那个生产队叫第八生产队;我们村很大,一共十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都基本集中在村子的某一条街上,这个生产队在这条街上,那个生产队在那条街上,所以一个生产队的人就是老街坊了,就是因为住得都比较近的缘故,所以每家每户有什么事儿也都知道,不管是红白喜事,还是生孩子过满月盖房子,都要随个份子钱,不能落空,这个礼不讲不行,否则人家会说:瞧这家儿,真是死性,不为人,将来他家有什么事儿谁会去捧场呢?其实就是出个份子,农村那时候也叫随公银儿,花不了多少钱,一般是个意思,大部分人家就出个五毛钱;如果花两块钱买个脸盆或者送个被面什么的,那么就可以去结婚的人家去坐吃酒。都一个生产队的街坊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如果不出份子也说不过去,你就是躲也躲不掉的,说不知道根本不可能,哪家院子里放个屁,街上都能够听见,哪家要办什么事儿谁不知道啊!

一个生产队有近百户,小三百口子人,社员一般是一百多,真正的一线劳力占三分之二以上。生产队有书记,是农村最基层的党支部,和社员一样天天下地劳动;有生产队长,妇女队长,后勤队长,当然担任这些职务的有的兼着民兵排长或者团支部书记的。后勤这一块,可以说都是专职的,有会计、出纳、保管员,有看场院的,有喂牲口的,一般两个人,有猪场喂猪的,也需要至少三四人。当然一般强壮劳动力不会安排做这些活的,有的则需要老头,像看场院的,喂牲口的。那时生产队还养着一群牛,是一个老爷子负责,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上,春耕秋收的时候才下山。生产队还有果树组,也要七八个人的,因为生产队的果园也占很大的一块比重呢!生产队还有近百亩的稻田,从插秧到收割之前这几个月还要有专人的管理,派一个看稻地的,主要是水稻的日常管理,浇灌施肥和拔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上的人员都属于后勤范畴,还不是一线的劳动力。

生产队有四挂大车,当然就有四个赶车的车把势,车把势虽然不属于一线劳动力,但是争的工分是一等劳动力的工分,毕竟天天赶车奔赴生产第一线啊!当然跟车装车的就需要一线劳动力了,但这种跟车装车的也不固定,不可能天天让你跟车,总是经常换的。所以大部分社员都在生产第一线,在田野里忙活着播种、耕耘到最后的收获。在军队里来讲,那就是野战军,亲临战场打仗的。当然在第一线的也不都是强壮劳力,也有不少的老头老太太,那时在农村到了五十岁就一般称之为老头老太太了,此外还有很多的妇女,妇女的工分比男劳力一般少一个工分,男女有别嘛!而真正的青壮劳动力大概占社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这是需要卖力气的一族。这部分人中一般是基干民兵和团员,是生产队里中坚力量,每天争十个工分的,大概一天合六七毛钱。

我在生产队当过三年社员,也就是修理地球的,每年能够挣二百多元已经不错了,当然到了年终结算的时候分个二三十块钱就已经万岁了。我离乡进城之后,生产队也就随着经济改革的开始解散了,成为历史的产物。但是我们经历过那个历史时期的人又怎么能够忘记呢?我毕竟在生产队的环境里生活了二十年,童年、少年、青年的前期我没有离开过生产队,生产队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之中。

2008.1.20晚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生产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