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盗,戴好避孕套”
导读居委会的婆婆妈妈们确实不容易呵,年纪大,文化不高,为了带领大爷大叔大娘大姨们学习,自己得先挑灯夜学,这个字那个词的得先自己把念音弄对,把意思弄懂,把精神吃透。
“防火防盗,戴好避孕套!”从前年代,每晚上的大街小巷常常有这样的喊声。那是居委会的婆婆妈妈们,顶着寒风、冒着雨雪,一手拎面锣、一手攥个槌,走几步哐哐哐敲几下,然后喊那么一句:“防火防盗,戴好避孕套!”再走几步又哐哐哐敲几下,再那么喊一句:“防火防盗,戴好避孕套!”。
尤其隆冬季节,气候干燥易生火情的时刻;又尤其在年关前,“娄阿鼠”们加紧探头探脑时刻;又又尤其久别的“劳燕”大团圆的时刻;居委会的婆婆妈妈们就格外辛苦了,满街满巷的使劲地喊着、使劲地敲着。她们走街串巷,边敲边喊,有些像从前的更夫。
夫者男人也。然而这里又敲又喊的则完全是女人,婆婆妈妈们,他们非常热心。婆婆妈妈做婆婆妈妈的事,十分得心应手、轻车熟路呵。
哐哐锣声让粗心大意的人对火烛多些一些小心、少生一些火情;哐哐锣声又提醒大家严防“夜猫子进宅”,吓得“娄阿鼠”们一个个的心惊肉跳,不敢轻易的偷鸡摸狗、为非作歹;哐哐的锣声又更加让一对对久别的鸳鸯们会心地笑过之后,不得不提高警惕、互相劝勉:“粗心不得、马虎不得啊,小心又要添一个公子或者千金!”
婆婆妈妈们走街串巷敲敲、打打、喊喊、叫叫,可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哦,防火防盗和计划生育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呵。
婆婆妈妈们不仅仅晚上走街串巷,这条街敲、那条巷喊。她们白日里也一样的忙前忙后、忙上忙下、忙里忙外、忙前街忙后街。比如那个年代要发许多票证,什么粮票呀、油呀、盐票呀、糖票呀、布票呀、蛋票呀、肉票呀、饼干票呀、肥皂票呀……“我家的‘票证’数也数不清!”
又比如,哪家的阳台上藏养着鸡,哪家的阁楼里关喂着鸭,她们准能摸个一清二楚。
啊,那个年代的婆婆妈妈们的忧患意识和警惕性可真强也真高啊,比禽流感流行的那个日子里还多了好几分呢。
还有小青年们向往着的,“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那些日子,婆婆妈妈们的锣鼓声更是震天响,敲遍了条条街、响彻着道道巷。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尤其有上山下乡指标那家的大门口,婆婆妈妈们一天接着一天的来,天天咚咚锵、咚咚锵的敲:“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向你们祝贺!”
婆婆妈妈们一直要敲到小青年们的思想通了,戴上大红花了,和父母兄弟姐妹们难舍难分地告别了,热情洋溢的踏上扎着大红色采绸的解放牌大汽车了,婆婆妈妈们才会收好锣藏起鼓的“鸣金收兵”回家去。
她们非常有耐心,不会发燥,不会变脸,不会骂人,不会发脾气,永远都是笑呵呵,就像是小青年们自己的亲奶奶和亲妈妈,既亲切又耐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他们送上彩旗飘扬的大车上。
当然,婆婆妈妈也不仅仅做婆婆妈妈的事,她们还牢牢的记住了“政治挂帅和狠抓阶级斗争”,时时刻刻都不忘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天天学习、永不懈怠。
如果有人乱传谣言和小道消息,有损于国家形象或者有碍国家的安定团结,可能会破坏大好形势,她们便一定会把大爷、大娘、大姨、大妈、大姑们,全组织在一起学习,念报纸、读文件,帮着他们擦亮眼睛,认清是非,把思想捋清楚。
比如“九一三”后,有人传言“林彪穿走了马克思的大衣,又抓去了‘三只鸡’,还什么‘肚子出汗’,什么‘盗摘葱’了”。
居委会的婆婆妈妈们一知道是“谣言”,便马上把大爷、大娘、大姨、大姑、大妈们都召来开会,让他们知道不是那挡子事。而是昧良心的林彪背叛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乘着三叉机窜逃,在温都尔汗倒栽葱了。
她们解释说:不是抓鸡,也没有摘葱、盗葱、偷葱,更没有穿走马克思的大衣。是林彪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领着老婆孩子一起逃跑,飞机在温都尔汉栽了。大家这下才明白了,
居委会的婆婆妈妈们确实不容易呵,年纪大,文化不高,为了带领大爷大叔大娘大姨们学习,自己得先挑灯夜学,这个字那个词的得先自己把念音弄对,把意思弄懂,把精神吃透。
比如一次居委会组织大爷大娘们政治学习,有个“形而上学”的词一个个都不懂。一老艺人自告奋勇地说:“形而上学就是讲究形式,也就是形式主义,也就是摆谱和端架子。比如过去有钱人家的少爷上学,一定要带着眼镜、西装革履、摆着谱儿、端着架子。又像京剧角儿在舞台上出场时候的“起霸”:亮相、云手、踢腿、弓箭步、跨腿、整袖、正冠、骑马蹲裆……然后锵、锵、锵的跟着锣鼓点上场,不就那么回子事嘛!
那个老艺人喷着口水、夸夸其谈,大爷大妈们也闹不清楚是不是那么回事。后来,婆婆妈妈们去上级汇报和请示,才知道原来不是那挡子事。
当年不是市场经济,婆婆妈妈们并没有工资,靠的是一颗闪亮的红心,不容易哪。
社会主义建设成绩来之不易,其中也有居委会的这些婆婆妈妈们的辛苦,有她们立下的汗马功劳呵。可不能忘记婆婆妈妈们的锣声、喊声、脚步声,一定要继续提高警惕,牢牢记住那每天响着的锣声,不要忘记那每天日日夜夜飘荡在街巷里的“防火防盗,戴好避孕套”的喊声啊!
附《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500篇》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