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乐融融
导读杜甫、李白、白居易等古代名人,都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躬行实践者。畅游天地间,浪迹天涯,已成为英雄名士的壮举,大自然是活的课本。旅游与读书一样,让你走向自然,深入自然,了解自然。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寿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我们无法干预天气的晴雨,却可以转变心情的悲喜。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容貌,却可以舒展微笑送欢颜。
我们无法左右他人,却可以掌握自己。
我们无法预知明天,却可以善用今天。
我们无法样样都顺心,却可以事事皆尽心、欢心、开心。
我喜欢旅行,尤其是那种漫无目的的随意游走。到一处陌生地,随意的走走看看,看看那里的天那里的云,那里的街角那里的表情;吃吃那里的小吃,晒晒那里的太阳。没有时间的限制,任自由舒畅随意.不必被迫购物,更没有聒噪没有催促没有口角。只有,一颗像涓涓细流般平静的心。这样的旅行,才是真正的旅行,获得自由平和的心境.就算坐在海边静静的看上半天的日落月升,也不会觉得疲劳还是奢侈。
印象中最畅快的旅行应该就是那年的厦门旅行吧。去了这个半岛风光旅游,心为之一亮,满目胜景呈眼前.悠闲然随着飘飞的心镜,城镇最市井的夜市吃海鲜,还可以随着不必赶时间的旅游车,在个个景点之间游荡。如此称心,如此快意,如此真实。看那日出红霞撒金辉之时,有兴到海边捉螃蟹,以踩得满脚皆是泥巴为乐;还可开着面包车,走街串巷吃遍整个城中的各色小吃;海边吹过来了,我们跑向海岸尽享清凉,乐不可支。
有一种超脱,当你被眼前的风景所吸引,全身心的拥抱自然,你会发现天是蓝的、海水是蓝的、云是透明的。或许你会将自己遗忘,放眼从脚下流过的日子如海水一样清澈,匆匆而过,收不回尘世中的留恋,像似放松的手握住了那一片流云,将爱和希望挥洒在这美丽的风景。当你用心灵深处的宽容、智慧、理性和真诚、坦荡、率直去认真的欣赏,你会发现海水之间竟然倾洒着另一种美丽,那应该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穷遐想!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关于读书与旅游的至理名言。
读书是福,知书方能达礼。读书可以扩大视野,增加知识,了解历史。书林中有美不胜收的风景,让你插上智慧的翅膀,在知识的时空飞翔。一个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的人,登上蜿蜒雄壮的长城,即能切身领悟到中华民族的沧桑和伟大;反之,有人登上长城,认为它不过是砖砌的围墙而已。了解杭州西湖变迁和懂得美学的人,游览了西湖,它会向你尽情袒露人间天堂的奥秘。
旅游,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山玩水,而有个文化层次和美学修养问题。孔子说:“智者乐水”。魏源在《游山吟》中写道:“游山浅,见山肤浅;游山深,见山魂魄。”强调的是山水审美中的精神品位。
抓住这种“人文化”,本来并不出色的自然景观也会名扬天下。如敬山亭因李白诗而著名,岳阳楼因范仲淹文而增色。景随步移、犹入桃源仙境的南北雁荡山,在文入的笔下就有“两雁竞爽天下稀”之佳句。。
杜甫、李白、白居易等古代名人,都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躬行实践者。畅游天地间,浪迹天涯,已成为英雄名士的壮举,大自然是活的课本。旅游与读书一样,让你走向自然,深入自然,了解自然,与山山水水尽情对话,从中增长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荡涤凡心之污浊,使人得以脱俗.、净化和升华。
时下,好些人只知旅游而不善读书,这只能算是游山玩水。只有读书与旅游相结合,旅游才有新的收获。反之,只有行万里路,而不读万卷书,其收获是很肤浅的。余秋里的《文化苦旅》一书,如果只读万卷书而不行万里路,肯定是写不出来的,它是思想、阅历、知识三者完整的统一。人们只有提高了旅游的文化层次,才会在旅游中享受到大自然真正的美与真正的乐趣。其实,人生也如一次大的旅行。在人生旅程中。不仅有鲜花丛林、奇山异水,还有崇山峻岭、惊涛骇浪、重重险阻。
所以,在人生旅程中,我们要通过读书来开拓眼界,启迪智慧,产生诗情、画意、哲思,遐想,激起自己的生命活力。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