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俺家高考故事多
导读重上考场,她如愿进入一本线上二十多分。她高兴,俺也高兴。但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由于我的失算,让她坐了滑梯,最后调剂到省内的一所老牌师范大学。
恢复高考33年后的第34次高考开始了。看着一群群考生及其家长们急急匆匆的身影,心里想:嗨,这份煎熬,怎一个急字了得!
是啊,从家有考生的那种煎熬中过来的人,谁都期待着就此与高考告别。可是,我对高考却有一份沉甸甸的情愫在怀。因为对我的人生之旅来说,高考是一根至关重要的链条,演绎出几多难以忘怀的故事--
1977年的那个冬日里,高中毕业3年的我重新坐进母校的教室,开始了此前所有学生生涯中第一次最正规的考试。面对《难忘的一天》的作文,我搜索自己21年人生积淀中所有的重要记忆,锁定在刚刚过去的1976年9月9日,深情地记述了毛伟人辞世给我们村子带来的巨大悲情。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等等,懵懵懂懂地涂鸦。一个月后,获得接受严格的体检与“政审”资格的,全公社只有我一个。那段时日里,心里总有期待。可是,我没有等到期待中的录取通知书。在全区录取的大学新生中,我的成绩非常靠前,可是政审表上的一句“‘四人帮’的‘小瓜牙’”毁了我的前程。当时全国上下风起云涌地“揭批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那可是真正的“一票否决”啊。可是,我一个乳臭未干的回乡知青,怎么会成了“小瓜牙”(爪牙)呢?不就是写了几篇批判“金镶边”之类形式主义的广播稿吗?此后连续三年续考,都是“录取线下的佼佼者”。“金榜题名”与我无缘,却也考得一个“洞房花烛”--高考使我和老婆在考场上有缘相逢、相识,继之走上相知、相爱、相守的有情之旅,也是幸运吧!
高考成就了我的婚姻,于是有了一双儿女。面对他们姐弟,我把我们未能圆成的大学梦托付给了他们。离乡背井进城打拼,终于携妻将子“农转非”,为儿女挣来了到全区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的条件。为孩子当好长者、师者与友者,践行关心、关怀与关爱,敢于放心、放胆与放手,实施指导、引导与疏导,鼓励向上、向善与向美,促成自尊、自信与自强,孩子们在我们营造的家教氛围里身心健康地成长着,独自应考,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云南大学分别成了他们人生的新起点。
在儿女高考的那段时日,我们的煎熬无以言表。女儿2000年高考出成绩的日子里,夜半电话查询,总是听到忙音,焦虑啊。成绩出来了,823分,兴奋啊。可是,选报志愿又让我们寝食难安:高了,怕“滑梯”;低了,怕吃亏。一家人连同她的舅舅舅妈们一起彻夜研究《指南》,比对“大年”“小年”。我们提出的参考意见让女儿犯晕。最后我想,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让她自己作主。于是,放心放胆放手。提前志愿选北外,第一志愿在清华与复旦之间“抓阄”任选。录取开始了,8月10日早晨起床我说:孩子录取了,提前批北外第一志愿!老婆说“你晕了你!”我说差不离。我说我梦见四只高音喇叭对着我高奏祝酒歌。呵呵,下午,我电话连线省电台在录取现场采访的记者朋友,回答正中下怀!
女儿高考的成功给儿子产生了压力。压力变动力,我也在焦虑。儿子的数学与英语成绩不理想。他自己选择了艺术。我尊重他的理智选择,理解他的自知之明,欣赏他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从艺体旁听生转成正规生,资助他进省城拜师速成。专业高考,他一人在外四处赶考,考了10所院校全部绿灯,应了“十全十美”的期待。面对一摞合格证书,我告诉他,若是文化课成绩不合格,“十全十美”等于零。他发奋了。语文、政治、文综合该长都长,高出艺术提档线140分。权衡再三,他自作主张选择了地处偏远但是人文地理环境幽美的云南大学,入学后又选择了数码艺术。一路走来,转眼毕业已经3年,光阴好快啊!
儿子大三那年,老家侄子的女儿丽儿高考,考出一本线二十多分。我和侄子一起为其揣摩志愿,我力排众议,第一志愿选定了北京科技大学,非常幸运地以高出录取底线三五分的优势如愿以偿。如今大四了,据说已被学校保送到北大硕博连读,成了俺袁氏家族中的一个佳话。
儿子大学毕业在即的那年高考,赶上国家恢复高考30周年。那一年,弟弟的儿子高三毕业,我和老婆为他祈祷。然而高考成绩出来了,却没能查出他的成绩。急忙询问,得知人家竟然“被放弃”了。我愕然不已。当初孩子中考成绩优异,考入了高中的实验班。三年寒窗,咋就放弃了呢?细细探究,原来孩子高二的时候迷上了网吧,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此迷失了自我,失却了信心与信念,为了升学率的被检验,没希望的学生的高考资格就在半推半就中撒手了。面对我无语与无奈的表情,弟弟和弟妹还反过来给我宽慰,让我多有不解。
又是一年高考时。老家一个表侄女的女孩久儿成了考生。
我们离开老家迁居城里的时候,她还没出生。高中这些年,我知道她很努力很勤奋,学习成绩一直稳居上游。但是高考在即,家中遭遇不幸变故:她的姐姐,一个不到三十岁,刚刚生育一个孩子的年轻母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为了不让悲伤影响她的考试,她的母亲嘱托我们让她这段时间在我家吃住,千方百计不能让她回家。于是,我们一家拿她当成公主照料,嘘寒问暖,百般呵护着。每天看着她高高兴兴地出门,晚上等到夜里十点听到有节奏的敲门声再给她开门放水洗澡。其实我们的心理压力也好大好大。她的姐姐是我们在家时很喜欢的一个孩子。因为是个女孩,父母想要一个男孩,就将她送给了姥姥抚养到十几岁。如今刚刚成人成家成了母亲,就罹患白血病,辗转就医两年多,花光了婆家和娘家的积蓄,还是没能留住生命告别的脚步。实在令人感怀不已。所以,我们两家就合计着设计了一个消息封锁方案,目的就是让她的妹妹安心应考,考出一个好的名次,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考试结束了,我的妻子在帮助孩子收拾行囊的时候悄悄地告诉她她姐姐的噩耗。女孩泪眼婆娑了,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了,没敢让您担忧,就装着不知道的样子,让你们感觉我在快乐应考。哭够了,说,回家,这就走。于是我送她去了车站。在路上我问她是什么时候知道姐姐不在了,是怎样知道姐姐不在了的。她说台儿庄逢会前一天,她去她姐姐的大伯嫂子开的店里买鞋,店员就说老板回家了,她的弟媳妇有病死了。她说,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痛苦不堪,告诉了班主任老师,老师鼓励她说好好考出好成绩,会让姐姐高兴的。她说她就没声张,还以为我们不知道呢。听她这样说,计算一下日子,知道的比我们还早一天呢。这孩子,真是大人心眼儿啊。我就说她的心眼儿大了。她说,从上高三,就觉得自己突然心眼儿宽了,想的事情多了,这就是长大了吧?我说是的,长大了,成年了,人生的路开始自己走了。送她上车,看着她向我挥手致意的身影,突然想起了“邻家有女初长成”这句话来,就写了一篇文章,记述下她的这段应考经历。
她的成绩出来了,二本居上水平。高考志愿是我给她参议的。选了个北京化工学院。然而她有些不自信,在最后时刻改填了集美大学。结果,北化的录取底线低于她的成绩8分,而集美却仅以一分之差没能让她如愿。调剂录取,接到了云南公安学院的录取通知,她说路子太远,学费偏高,家里负担不起,就咬牙读了一年“高四”。
重上考场,她如愿进入一本线上二十多分。她高兴,俺也高兴。但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由于我的失算,让她坐了滑梯,最后调剂到省内的一所老牌师范大学。我又说不出的愧疚,她却说很满意,说她的专业是学校最好的专业,只录取一本线上的考生;学校学费低,奖学高,离家近,父母轻松些。她的善解人意让我爱怜有加。如今,她在学校处处被人瞩目,相信其定有一个好的前程,所以,俺当初的愧疚也就渐渐淡定了些许。
有了这份淡定,回眸三十多年的家庭高考故事,心里还是感慨良多。其中一个“考”字,让我终生不得释怀。想想看,俺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次次关于业务的岗位的职称的职务的考试,还有儿女们赶考求职的艰辛与焦灼,一路考来,哪里是终点?活到老,学到老,就得考到老吗?
高考链接着千家万户的希冀,链接着民族复兴的未来。其实,人生也是考场,在应考中成长成熟,在应考中成就成功。面对每一次考试,无论是否情愿,都得倾情倾力:爱拼才会赢!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