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父亲的星期天

父亲的星期天

2013-10-24 07:17 作者:赵春华 阅读量:33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父亲的瓦匠活也做的不错,不是专业的泥瓦匠,却也算个二把刀,砌墙、抹灰,什么都在行,房子是自己的,只有自己修缮,雨季之前要修房顶,父亲在下面,我在房上,父亲指挥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父亲是1979年退休的,从我记事起,大概是1960年的样子吧。父亲每到周末晚上回来,到家天已经黑了,星期天早晨起的很早,就忙活院子里的活,每个星期天都是闲不住的。

我们家院子很大,院子不能闲着,都要种上玉米、白薯和蔬菜,地边儿还要种上向日

葵和萝卜,都要充分利用上。

四五岁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怎样干活,只知道玩,父亲在忙活完活后就给我们剪小动物,牛羊马龙都给我们剪子过,剪的象极了!那个时候哪儿有钱买玩具啊,都是父亲给我们做的,春节到了,父亲给我们做灯笼,真跟现在卖的一样。父亲的手很巧,心也很细。星期天回来,还做木匠活,家里的桌椅都是父亲做的,父亲的被褥从来不拿回家里让母亲拆洗,都是自己在单位自己拆洗,然后自己做好。直到退休才把自己的被褥从单位拿回来。

六七岁的时候,我也和哥哥去地里帮助家里干活,那个时候家里除了院子里的地,还有三片自留地,每个星期都忙活啊,不忙活是不行的,实在干不过来了;春天栽白薯,夏天在玉米地里锄草,秋天了还要去刨白薯,掰玉米,真是过不完的活!

后来干脆就把两片自留地交给了生产队,没办法,实在是种不过来,我们又都很小,父亲就这么一个星期天。

只剩下院子里的地和附近的一片自留地就好多了,那个时候我大概有10岁了,每个星期天能够帮助家里干活了,也有了力气,父亲的负担就减轻多了。

从小时候一直到21岁,我基本没有怎么进过理发馆,都是父亲为我们理发,父亲理发很熟练,解放前在前门经营过理发器具,所以对使用理发器具很在行,小时候我们赵家的这七八个哥们的头一般都是父亲理,并且父亲还为街坊邻居的孩子理发,只要看到邻居的孩子来了,一看就说:这么长的头发应该理了,坐下。小孩子坐在凳子上,没有多会儿工夫就理好了。

父亲的瓦匠活也做的不错,不是专业的泥瓦匠,却也算个二把刀,砌墙、抹灰,什么都在行,房子是自己的,只有自己修缮,雨季之前要修房顶,父亲在下面,我在房上,父亲指挥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过去村子里有专门的糊顶棚的,父亲不用他们,自己就干了,我们和父亲一起干,利用星期天把糊顶棚的活干完。

星期天父亲起得早,抓紧时间干活,特别是地里的活,到了中午还帮助母亲做饭,父亲做饭的手艺比母亲强,特别是饺子和炒菜,一般的农家饭就是母亲做了。

小时候生活不是很富裕,吃肉是成问题的,那个时候猪肉是定量要票的,家里养的兔子和鸡,父亲把兔子和鸡宰了,和猪肉一起炖,家里也算改善了生活。

父亲烟瘾是很大的,一边干活一边叼着烟卷,当然那个时候父亲抽的香烟都是2毛多钱的。中午父亲要喝二两二锅头,当时一般喝昌平酒厂的出的,再就是红星的。赶上有的时候父亲到了中午还带着我和弟弟去村里的饭馆吃炒饼,那个时候能够吃饭馆是很奢侈的啊!谁家吃得起肉丝炒饼啊!

记得七零年的时候,那时候我14岁,我和父亲一起在院子边栽树,一边干我一边和父亲说:有十年八年这些小树就长大了,可以用来盖房子用了。当时我们栽的是榆树,可以用做房子的檩条。

1968年的五一父亲带我和弟弟去颐和园,那时侯门票才1毛钱,在颐和园里面吃饭也不贵,一大碗啤酒一毛钱。我们把颐和园逛了个遍,这是父亲唯一的一次利用星期天带我们玩,其他的时间都在家里忙活了。

70年代的时候有了《参考消息》,父亲每周带回来,在闲暇的时候看,我那个时候也喜欢看,那个时候能够看到《参考消息》是不容易的,是属于县团级以上干部才能看到的,当然父亲不是县团级干部。

父亲上班的时候每个星期天就是这样度过的,从来也没有闲着过,我们那个时候最盼望的就是父亲周末回家,星期天和我们在一起,一起干活,一起享受我们童年和少年的时光。虽然辛苦,却很快乐。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父亲的星期天》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