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拾零
导读兰亭位于绍兴的西南部,离绍兴城约13公里。相传战国时越王勾践曾在这里种过兰花,到了汉代在这里设置驿亭,因而此地得名兰亭。
我是第二次去绍兴的兰亭了。
第一次是前年的元旦那天,天色将晚,还有丝丝细雨飘落。从沈园出来,匆匆赶往兰亭。兰亭位于绍兴的西南部,离绍兴城约13公里。相传战国时越王勾践曾在这里种过兰花,到了汉代在这里设置驿亭,因而此地得名兰亭。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兰亭名扬四海,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园子依兰渚山而建,茂林修竹之间,一条条崎岖蜿蜒的林间小径全部用青石板铺砌,起伏之处是石阶分明,园内建筑古朴而典雅,颇有江南园林之风韵。
走进园里的时候,已经近黄昏,我顺着青石小径前行,到了鹅池,大概是冬月时节的缘故吧,那池中不见了鹅的影子,倒是池边的山上站着两只白鹅,悠闲的看着我这个迟暮里到来的游客。鹅池亭就在近旁,我是个独行者,环顾四周也没有游人可以帮忙,只好只拍一拍这鹅池的风景了。
踏过鹅池的小桥,就看见了流觞亭,这里正在举办一个书画展览,但是天色晚了,只有工作人员在忙碌着准备关门谢客,大约我来的这时间是不对,只好匆匆看看,就顺着石径一路赶去看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从惠风亭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变黑了,我是循着之镇的灯光走出来的,第一次在兰亭在我心里一直觉得有说不出的遗憾,总觉得来的太匆匆,太草草了,以至于我回来后不久,有朋友问起兰亭的一些掌故,我竟然无从回答。
端午节这一天,有幸与友人再往绍兴。在路上,友人问先去哪里,我说去绍兴,沈园和兰亭是该去的地方。我们还是顺着石板小径进去的,在鹅池和鹅池亭大家纷纷拍照,看见池中的白鹅三三两两的在嬉戏,朋友问,这鹅在水里,鱼也在水里悠闲的游。那鹅不吃这鱼吗,我说,不吃的,鹅是吃粮食的,而与这鱼都相安于池中,也是自然界的一种安静与和谐吧。相传王羲之当年在此养鹅,就是为了看这群鹅悠闲的样子,更是为了寻找其书法创作的灵感,据说鹅池亭里所供奉的石碑上的“鹅池”二字就出之于王羲之手下,也是现存的他唯一的真迹吧。
我们来到了流觞亭,流觞亭面阔三间,四面设有围廊。这里好象是绍兴某中学的一个校友会在举行。亭前有一弯弯曲曲的小溪,水在曲溪里缓缓地流过,就是有名的“曲水流觞”。在“曲水流觞”旁,是端午节期间园里举办的一个活动,我们站在一边听举办者在讲活动规则,她的声音很圆润,他在讲着这“曲水流觞”的由来,并将这个典故与端午节糅合在一起,不断的吸引着游人前来参与他们举办的活动。参与者颇多,我们听见了一个年轻人上去独唱了一首纪念屈原的歌曲。还听见了主持人朗诵着一首游人坐在曲水旁的蒲草上即兴写的一首诗。后来看到,工作人员给参与活动的游人送上一个香包并帮他们带在脖子上。相传当年王羲之和朋友就是席地坐在这曲水岸边,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满黄酒的杯子,酒杯由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而下,到谁的面前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赋不出者就要罚酒一杯,今天看来,这种看似游戏的活动是多么有意义的活动啊。
从流觞亭出来,我们顺着石径依次去了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在右军祠的角房,我和友人看到了当年褚遂良的临摹《兰亭集序》的拓件,经仔细辨认后幸得两份。
在兰亭,我们知道了这些过去不曾知道的掌故,也构起了对书法艺术的敬羡之情,我跟朋友说,以后要趁闲暇时间练练书法,一则陶冶情操,又可以修身养性。我们顺着兰亭古道从惠风亭出来穿过之镇的小街匆匆赶往沈园。
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