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诗心 意境 美感

诗心 意境 美感

2013-10-22 05:49 作者:心泰身宁 阅读量:31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咏鹅》和《画鸡》都与动物有关,趣味性很强,而且人们早就对《咏鹅》一诗耳熟能详,基本能背诵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唐诗,又是诗中的瑰宝,最为灿烂辉煌。我们一代代的孩子,都在唐诗的熏陶下长大的。

中国古诗贵在“意境”,“意”就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指诗人所描摹的客观事物。“意境”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能进入这个艺术境界,就意味着能否体味到古诗的美。

意境,就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二是艺术家情思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意境是这两方面有机统一中所反映出来的客观生活的本质真实。就是写景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做到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地。意境,既是作者创造的结果,也是读者参与再创造的结晶。什么是诗?什么是非诗?很少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是不是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呢?其实不然。

那么,到底什么是诗呢?归纳起来,我以为诗应该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抒情性。诗通过抒发诗人强烈的感受和情绪反应社会生活、思想感情或理想抱负。诗的抒情性结构了诗的主题;二是高度概括性。诗歌要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将生活事件和场面与诗人的特定感受和情绪融为一体,高度概括结构了诗的意境和韵味;三是语言的简洁凝练性。诗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具有高度的简洁凝练性,短小精悍、内涵深刻,为此,诗歌多采用分行的句式章法。旧体诗的句式更呈现出齐言特征,每首的句数,每句的字数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七言八句的“七律”、五言四句的“五绝”等;四是韵律性。诗脱胎于音乐,具有鲜明和协的节奏韵律,在旧体诗中体现为格律和韵律。旧体诗每首的句式、每句的押韵或换韵、音节的组合、音调的调配都规定严格,律诗的二、三联还要求对仗。古体诗是声韵成熟前的产物,由于字声流变,现在看起来虽不讲究格律、对仗,押韵也较宽,但其中和协优美的节奏和韵律,就是现在读起来依旧琅琅上口。

因此说诗的抒情性和高度概括性是诗的内在特征,也是其最本质的特征;而语言的简洁凝练性和韵律性则是诗歌的外在特征了。搞清了诗歌这些最基本的特征,区别起诗与非诗就容易了:只有具备了以上四个基本特征,才是诗。否则,就是非诗。

《咏鹅》和《画鸡》都与动物有关,趣味性很强,而且人们早就对《咏鹅》一诗耳熟能详,基本能背诵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这首《咏鹅诗》因其朗朗上口且意境优美而流传甚广。不管是在工厂城市还是乡野山村,不管是在百岁老人还是三岁稚童之间都广为传诵。而且好多学唐诗的教本都把它放在开篇之首。所以,一直以来鹅这个东西之所以那么高傲,连走路都颇具明星气质,完全得益于这首诗的功劳。《咏鹅》是一首古诗,用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写鹅鸣叫时的声音及神态;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后两行写鹅游水嬉戏时的情景: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绿绿的水面上,一双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表达了作者对鹅十分喜爱的情感,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鸡”谐音“吉”,如遇鸡年,往往吟鸡诗,带来的将是晨光般的希望。《画鸡》是明代唐寅写的七言诗,“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作者抓住了公鸡外形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以及它洪亮的打鸣声,表达了诗人喜爱大公鸡的思想感情。在咏鸡诗中,鸡画上所题的鸡诗,使诗意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题画诗丰富了画面的意境,增强了情景相辉的艺术效果;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鲜,不仅能吟咏鸡上诗,且将笔下的鸡画得活灵活现。他曾画过一幅《秋柳雄鸡图》,并在画上题诗云:“凉叶飘萧处士林,霜华不畏早寒侵。画鸡欲画鸡儿叫,唤起人间为善心。”画家借助题画诗,给画面注入了活力,收到了诗画辉映的效果。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也。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诗心 意境 美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