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想起那年龙舟赛
导读时间过得真快,又是端午将至,一晃四年过去了,想起那个场景:一个个大汗淋漓,象是从水里捞上来的队员们,蹬上湖岸,不停地在描述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大家还兴致勃勃地咬着粽子在气幕下合影留念。
又是五月初五到,想起那年龙舟赛。
在我的记忆中,江南一带很少有龙舟赛的。近十年,当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席卷中华大地时,龙舟寨也在太湖流域开花了。每年端午左右,太湖沿线的旅游部门会倾力组织龙舟比寨,由此来打造旅游文化,扩大知名度,吸引四面八方来的游客。
台湾客商在太湖边上建了一个“牛仔俱乐部”,端午节每年组织在苏的台资企业举行龙舟赛。十分有趣的是龙舟赛的奖品。一等奖:小马一匹,二等奖:三万元…….。好诱人的奖品喔。那一年因工作上的联系,组织者动员我们单位参加比赛。于是认为是机关文化建设的一次很好的机会,经领导研究,随即成立了由九名男同志参加的比赛队伍,其中年纪最大的五十多岁,最小的二十岁。
我们为参赛队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太湖渔鹰”队,印在了雪白的运动衫背后,意在我们象太湖中的渔鹰一样搏击风浪,永往直前。我们这支队伍除了队员中年龄较大的会摇江南的小木船外,大多数人从没划过船。于是,第一次训练时,龙船在湖中直打转,找不到方向。划龙舟要求的是平衡,关键是齐心合力。舟头有指挥大鼓,一人边打边喊口令,队员听口令划动手中的浆,确保龙舟笔直向前。我们的小张当兵时是武警中队长,叫口令铿锵有力,就选他为指挥手。按体重、身高、体力均衡地分成两组,排在舟的两边。第一天训练下来,队员们浑身酸痛,几乎不能动弹,隔日再次练习,方有点恢复。
几轮训练下来,大家似乎有了胜利的信心,尽管领导说了,我们重在参与,可大家还是看中那匹小马。
正式比赛那天,骄阳似火,“牛仔俱乐部”的太湖湾热闹非凡。我们看到那匹设奖的小马头上系着大红绸花,像待嫁的新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逗乐。十八支参赛队伍就我们一支机关队伍,其它都是企业的,为便于比赛一共分成六个小组,我们被抽在第三小组,还好没与去年的冠军队抽在一起,本来就因从没训练过而实力单薄,如遇到强队也许会不战自退了。这天单位的女同志可带上孩子一起到那里助威,在机关工作,很少有这种经历,因此还没上阵,热闹的场面已让男队员们欢欣鼓舞了。
第一组比赛开始了,那个去年的冠军队在里面,大家一看傻眼了,整个儿就是一支专业队伍,旁边有人说,他们是经常训练的,那个企业的老板十分喜欢骑马,把奖品设为马是组织者精心安排的。尽管如此,我们的队员一点也没有气馁,也许是机关干部的傲气吧。
太湖渔鹰队上了,果然不同反响,拉拉队比哪个队都响,指挥手鼓点清楚,队员浆杆整齐,起划速度很好。半分钟、一分钟,我们落在了第二,毕竟是长期坐机关,体力不如企业人员。赛道呈U型,到弯道处,三舟搅在了一起,似乎我们又在前面了,可看上去就是划不出来,急得湖岸上的女同胞直跺脚。三舟互相推桑着,好不容易掉过头来,还好不是太正规的赛事,否则会被红牌警告叫停的。这时我们的队员已是力不从心往回划了,最后还是以小组第二名的成绩被剥夺了出选资格。去年的冠军队今年还是冠军,那匹小马被他们高兴地牵走了。
时间过得真快,又是端午将至,一晃四年过去了,想起那个场景:一个个大汗淋漓,象是从水里捞上来的队员们,蹬上湖岸,不停地在描述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大家还兴致勃勃地咬着粽子在气幕下合影留念。虽然没有获奖,但我仍是很满足了,那么好的活动,那么和谐的场面,和获奖没两样了。
离开那支团队快半年了,端午将至,我想念那次赛事,思念那支团队,那天的粽子留香至今。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