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伊川红薯赛人参

伊川红薯赛人参

2013-10-24 00:25 作者:笔行无疆 阅读量:33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红薯真是好东西,自明代万历年间从吕宋引入我国后,便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深受人们喜爱。有资料显示,红薯含有丰富的糖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纤维等,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

一位贺姓朋友从市里某职能部门调来伊川任职,没过半月,他告我说,他晚上喜欢逛夜市,不为别的,只为出去吃一碗大嫂手擀的红薯面条。他说,那个面条啊,软和,透亮,有筋力,加上姜汁,蒜泥,辣椒油,米醋,还有菠菜,经他妙笔生花,生动描绘,勾引得我食欲大振,馋涎欲滴,真想立马出去跟他一起美餐一顿,饱饱口福。

要说红薯、红薯面条,对我可真不是什么稀罕物,18岁以前在红薯窝儿里泡大,几乎天天吃红薯,顿顿吃红薯,后来这些年也常吃,吃了几十年了,咋就吃不烦吃不厌呢。

我的家乡在河南伊川,地处中原伏牛山余脉,丘陵地形,其土壤结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红薯的生长,所以伊川红薯既好吃,营养价值又高,赛过人参。其主导品种有二:一是红瓤,名谓“五五三”,特点是甜,煮在汤里,一锅汤便成甜的了。谁家小孩不爱喝汤,给他盛上一大碗煮有红薯的汤,他就喝不够!还有一种是白瓤,名谓“胜利一百号”,这是当家品种了。相对前一种,它不仅甜,而且面,水分少一些,出粉率高,晒成干,出面率也高。我更喜欢后者,煮了吃,蒸了吃,烤了吃,炸了吃,不仅营养高,而且口感好。甜,面,只顾好吃,急了些,噎得你直瞪眼,伸伸脖子,舒服!

时光荏苒,多少年过去,多少品种在这里试过,或因味道不好,或因易蜕化变质,或因水土不服产量太低等等原因,成为过眼烟云,惟有这两个品种在这里安营扎寨,入驻伊川百姓心中。

红薯真是好东西,自明代万历年间从吕宋引入我国后,便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深受人们喜爱。有资料显示,红薯含有丰富的糖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纤维等,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

我对红薯有着特殊的感情。我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小时候的全部记忆就是饥饿。大一点,到了六七十年代,所有记忆也都围绕着吃,都与红薯有关,可谓“红薯记忆”。一年四季中,秋冬春三季吃红薯,夏季吃红薯面,面汤,面条,窝窝头,虚糕馍。偶尔改善一顿,分吃半碗凉粉。逢年过节,菜锅里加入一把粉条。几乎所有的食物种类全与红薯有关,不是红薯也是红薯的变身,它们全姓“红薯”。当年家乡流传这样的饭谱:“清早窝窝头,晌午没底馍,晚上变变样儿,吃个狼戴帽儿。”千变万化,不离其踪,全是红薯做成的。真是“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那时候,没听说谁不喜欢吃红薯,谁要是拒绝红薯,那无异于拒绝生命!

家乡人民是制作红薯系列食品的能工巧匠。

小时候,我营养不良,咳嗽,肚胀,头上生疮,骨瘦如柴,祖母为了增加我的营养,每天早晨做饭总要不厌其烦地把汤锅端上端下,翻烧红薯给我吃。上中学时住校,每逢周末,祖母总计算着我回家的时间,多少次都是我刚踏进家门,热腾腾的蒸红薯,还有那红薯渣馍刚好开锅,红白萝卜丝,葱花儿,色香味俱全,美餐一顿。明是祖母用心良苦,反说我运气好,有口福。靠祖母的精心抚养我这个无娘孩儿才长大成人,也才有了后来的入伍,入党,上大学,做教师,当干部。祖母给了我伟大无私的爱,是红薯成就了祖母的伟大爱心。我爱伟大的祖母,也爱家乡的红薯。

日新月异,今非昔比。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红薯情结依旧。不是我不忘本,而是我的胃口特别适应红薯和红薯家族。生活虽以大米白面唱主角,但家中常有红薯,或亲朋送,或花钱买。红薯面条,偶尔食之,仍是美餐。关于红薯和红薯面的一些吃法,已经绝迹,我很怀念。

红薯是好东西,浑身都是宝。它不娇气,易栽种,耐干旱,产量以吨计。要求的少,给予的多,正是红薯的伟大品格。好吃,不贵,投入少,产量高,这是上天赐予百姓的福分。

40多年前,有人转引过毛泽东主席的话:“红薯很好吃,我很爱吃。”可他老人家未必吃过伊川红薯。如果吃过,红薯之幸;若没吃过,伟人遗憾。

伊川县平等乡有一位百岁老人,他的长寿秘诀就是“有了红薯不吃馍。”

伊川红薯赛人参。我们应该弘扬红薯文化,开发和利用红薯资源,叫响伊川红薯品牌,把红薯产业做大做强,让伊川红薯走出伊川,走出河南,让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来分享伊川红薯的香甜、营养和健康!

(作者单位地址:河南伊川县委宣传部)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伊川红薯赛人参》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