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读书的经历

读书的经历

2013-10-23 00:16 作者:赵春华 阅读量:30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由于学校图书馆书并不多,好的小说也基本没有,所以初中的时候基本对学校图书馆的书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看过长篇小说《沸腾的群山》、《牛田洋》和《春潮急》等。

小时候就喜欢看书,上小学之前喜欢看小人书,是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阅读一些小说了,记得四年级的时候看了《红岩》和《林海雪原》,那是在街坊家看到的,放暑假在街坊家里看了好几天,才算看完了。也是四年级放暑假的时候,在叔叔家看到一本《红旗飘飘》,都是经历长征的高级将领写的回忆录,上至元帅下至少将。我喜欢看,也喜欢读,特别是街坊邻居的小伙伴都来玩,我就朗读给他们听,他们都很喜欢我听的朗读,就像听匣子里的评评书似的那么感兴趣;他们喜欢听,我朗读得也有劲儿,兴致越来越高。这个暑假有十几天的时间小伙伴都是这样度过的,都是听我在朗读《红旗飘飘》里的一篇篇革命前辈的回忆录。

我沉浸在书中,红军长征的场面和情景浮现在自己的眼前,我朗读得也很带有感情,小伙伴们也都被我的朗读所打动,他们也都感受到了红军那一场场战斗的场景,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喜欢朗诵大概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的声音又一种磁力,这让我感到自豪。

上初中以后,学校的图书馆里书并不多。其实我所就读的这所中学原来的图书馆是很大的,这是一所重点中学,有很多城里的孩子,很多高干子弟都在学校读书,文革开始以后,学校的图书遭了殃,原本有上万册图书的图书馆没过几年已经被洗劫得没有多少书了,剩下的文学书籍已经寥寥无几了。这个时候我看的书主要就是通过哥哥看到的,哥哥是大队的团总支委员,每周都要到区图书馆为大队图书室借阅一些书。哥哥的主要工作是大队的兽医,因为要经常到区畜牧站购买兽药,他被村里人称为“猪大夫”。所以每次就顺便去区图书馆换书借书,每次都要换四五十本书回来。放寒暑假的时候我就到哥哥所在的兽医室去看书,主要是长篇小说。记得当时看过《李三辈儿》、《古城春色》《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枪声》、《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红日》、《黎明的河边》、《风雷》、《三家巷》、《艳阳天》和《金光大道》等。

由于学校图书馆书并不多,好的小说也基本没有,所以初中的时候基本对学校图书馆的书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看过长篇小说《沸腾的群山》、《牛田洋》和《春潮急》等。到了高中以后学校图书馆里进了一些诗集,我比较喜欢的是有贺敬之的《放歌集》、李瑛的《枣林村集》和《红花满山》,其次还有张永枚的《螺号》、旭宇、火华的《军垦新曲》纪鹏的《新坦克手进行曲》、李群生的《新兵之歌》等。阅读了这些诗集的同时也喜欢上了诗歌,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了诗歌的写作。这是一九七三年下半年的事情了。这年的九月我写了平生第一首诗,是写三秋的。真正对我的当初诗歌写作有深刻影响的是李瑛的诗集《枣林村集》和《红花满山》,那是一九七四年的事情了,那一年我十八岁。这一年我和同学共同创作了诗集《山青水绿》和《雁岭春早》,创作受李瑛的《枣林村集》和《红花满山》的影响很大。高中毕业以后,我与同学又创作了诗集《火红的青春》,这本诗集受旭宇、火华的《军垦新曲》的启发不小。

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以后读过一些小说,像《征途》、《桐柏英雄》、《较量》、《大刀记》、翻身记事》、《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等。《青春之歌》还是偷偷摸摸看的。有一段时间公社办专政学习班,我看守那些被专政的人,所以有时间看书,一本四五百页的小说一个白天就看完了,速度很快。

进城上学和工作以后小说看的少了,自己购买的书籍大都也是诗集,读小说也读那些名著,像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老舍的《四世同堂》,还有一些外国作家的小说名著,但读的最多的还是诗。

这些年看书少了,自己也感到创作的后劲不足,还是要多读一些书,要继续像以前那样拥有高涨的读书热情,因为多读书对自己的创作还是很有帮助的。

2010-5-2

相关文章关键词

《读书的经历》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