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2013-10-23 22:23 作者:禅雨 阅读量:29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当诗由奇异转入荒唐,其主旨显见,高潮迭起。当“云之君”的到来,气派之大,仙山盛会之热烈,“仙之人兮列如麻”!金台、银台交相辉映,异彩缤纷中光耀夺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是李白写的为数不多的杂言诗。诗中有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九言句。当归入七言古诗一类。这是浪漫主义大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在交口传诵。

这是一首梦游诗,也可以说是游仙诗。变化惝恍莫测的雄伟意境,气势磅礴又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把精湛的艺术美与纯熟的表现技巧结合的天衣无缝。这除了大诗人的鬼斧神工,也有他深刻的主旨意义:蔑视权贵,追求光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政治上的大失败又加上夫人闹离婚,使李白陷入孤独又痛苦不堪的生活中。第二年夏,杜甫和高适到东鲁并邀李白出游,才使他苦闷有所缓解。李白的灵魂是不安定的,他觉得只有名山胜境才能清洗他的心魂,治愈他的创伤。他早就想着要去一游越中的山水。贺知章曾向他介绍过四明山、天台山、天姥山。有那么一天,他竟然梦见自己在月光下飞过镜湖,飞到了天姥山。啊!挺拔的山峰高耸入云和天连在一块,无头无尾无边无际地占据了整个大地……,李白不知不觉就走进了山中,抬头一看,有海上日出的奇景,侧耳细听,有天鸡报晓的呜声。他信步走去,果然景色非凡……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如痴如狂梦寐以求的境地。这首诗描写的梦游是虚托,也并非全是虚托。但超脱现实正好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奇才。

“海客谈瀛州,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的开篇就气势非凡。天姥胜景是通过“海客”与“越人”之口,将瀛州天姥并提,把读者引入烟雾波涛又不可捉摸的神仙境界。

现实中的天姥山临近剡溪,与天台山相对。传说登山的人听过仙人天姥的歌唱而得名。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若与五岳相比,实在有小巫见大巫之别。李白夸耀它“势拔五岳掩赤城”,那就超过了五岳。应该说这是李白梦中的天姥山,是他平生经历的许多奇山峻岭的幻影,是他心想之神望之的天姥山。

诗人接着步步虚幻中进入梦境,他开始了梦中的飞渡、攀登、游览……。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扑面而来。见海日、闻天鸡,飘然无定,踪迹难寻,而“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其势崔嵬峻险,其情如注如狂,令人惊叹不绝!当暮色来临熊咆龙吟,震响在山谷之间,深林战栗,层岩惊动。云青欲雨,水澹生烟。这些有生命的龙吟熊咆,更有饱含情感的阴郁,与诗人共呜,形成一体,诗人的浪漫情怀深远到这奇异境界时,才让人惊骇。

当诗由奇异转入荒唐,其主旨显见,高潮迭起。当“云之君”的到来,气派之大,仙山盛会之热烈,“仙之人兮列如麻”!金台、银台交相辉映,异彩缤纷中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也是人世间的生活反映。李白越想越多,越想越觉得这个梦简直就是他两次进长安的经历啊!仙山似长安,夜度九霄似奉旨入朝,风雨之晦暝似君心莫测,龙吟似君威,仙人又似贵人……,啊,三年待诏翰林,不过是一枕黄粱!荣华富贵原是东流逝水,那过眼云烟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况我生性放荡不羁,哪能落眼低眉,哈吧狗似的去讨那些权贵们的欢心呢!别了长安,别了君主,别了我再做官的梦想吧!当诗人产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的感觉之时,一个千古流传的惊天名句即诞生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梦境自然回到现实,其意境严谨周密又使构思形象产生诗的艺术魅力,这是诗的艺术升华的典范!

这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主题,向往出于抗争,吟唱出于发泄,一泻心中怀才不遇之心声!

“折腰”之说当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名句总是鼓舞后世有志之士愤发有为,为真理而战斗的座标。而李白把天姥山与现实鲜明对比,形成梦幻的光明与现实的黑暗,在状物言情的精雕细刻中赋予强烈的感情色彩,在神似形似中达到“情貌无遗”情景交融,使意境博大深邃。至此,一个浪漫主义大诗人昂扬振奋,潇洒出尘,“贫穷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豪迈气概弥漫于山水间震撼,欲与江河奔涌与日月同辉!

我想,千百年来,李白之所以被后人尊之为“伟大”,似乎这首诗也为他做了一个注脚。

2010年6月17日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