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中山公园
编者按西泠印社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一个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旨在弘扬中华金石书画文化,因此地处西泠桥畔,便以“西泠”作为社名。叙述与描写相得益彰,叙述中获取知识,描写中摄取印象,既简约也不乏生动形象,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西泠印社和楼外楼只有几十步之遥,可以说是相邻为伍了。西泠印社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一个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根据《西泠印社记》的记载“创立于甲辰,成立于葵丑”。当时杭州的金石家丁仁、王腰、吴隐、吴潮、叶为铭等人,常在孤山的数峰阁内研讨印学、研究金石,后发起成立的学术团体。在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后,推举著名的金石书画家吴昌硕为首任社长,旨在弘扬中华金石书画文化,因此地处西泠桥畔,便以“西泠”作为社名。
西泠篆刻,气势恢宏,笔法刚健,用刀苍劲,不落窠臼,蜚声中外。西泠印社内风景秀丽,依山傍水,月洞回廊,楼台亭阁,错落相间。一泓“印泉”顺着山石而下,叮咚入池。用太湖石堆垒的山石上,一枝藤蔓探出身来袅袅娜娜飘入泉中,在微风的吹拂下像是妙龄的女郎在翩翩起舞。泉边鲜厥苍苔斑斑驳驳,虎草茸茸,丝丝垂挂。水池内碧荷亭亭玉立,团团圆圆,游鱼锦绣,湖石垒叠,柳丝飘拂在池水,上圈出了圆圆点点的漪涟,红鱼唼喋,泼刺有声。曲径通幽,竹影摇曳,漏窗斜影,芭蕉奇石,错落有致,矮松悬石临空而出,苍翠间有一竹阁耸立。竹阁上挂有一幅楹联上书“尽收我郭旧檐下,全贮湖山于月中”。竹阁对面是“柏堂。”柏堂四角飞檐翘起,描金画龙。堂侧一小石的上方有一蹊径游人可拾级而上,通往印社.......
“宝印山房”西端有“仰贤亭”飘然其中,亭壁内镶嵌着丁敬、郑板桥、赵之谦等有名印人书画家的摹刻画像。与其毗邻的“山川雨露图书室”内,有印社的著名印泥、石砚碑帖、画谱宣纸、笔墨书画,供游人购买,欣赏。西泠印社出产的印泥,很是有名气。其色鲜红而油亮,不透油化纸,细腻而浓厚,日子越久越是鲜艳红亮,不冻不凝,很有特色,深得书画家们的喜爱。
在印社的绿树丛中的石上,有一石塔耸立,这便是西泠印社代表建筑之一的“华严经塔”。塔为实心,共十一级。上八级雕有佛像,九、十两级刻有,清代扬州著名的书画家金农手书的《金刚经》。华严经塔、柏堂、竹阁被并称为,西泠印社的三大建筑。由于时间关系,和妻不能细细的品味西泠印社内园林艺术的韵味。匆匆而过,走马观花,实为遗憾。
中山公园坐落在孤山脚下,进入园内绿荫森森,我与妻沿着树林边的石板小路往前而行,迎面有一大石壁,上书“孤山”两字跃入眼帘。绿草地边上有一尊石亭峭然而立,园林小品,宛如盆景。湖石堆蕊,绿柳临池,丝丝垂垂,小桥亭阁,宁静别致,红亭灰瓦,蓝天绿树,路边的花儿,争奇斗艳,美艳无比。攀石远观西湖“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和妻仰卧在绿茸茸的草地上,舒展一下疲惫的身子。眼观蓝天上,白云朵朵如万马奔腾,如白莲朵朵,飘飘忽忽。草地边竹影摇逸,树荫森森。略作小憩后,便与妻起身沿着“绿云径”的石阶而下,来到《鸡毛信》的石雕群像前。草地上孩童嬉戏,来回追逐着,穿梭着......看看时间已是下午3时了,艳阳偏西已悬在西山之上了,我便携妻匆匆出园门,赶往“花港观鱼”处......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