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再见,西沙

再见,西沙

2013-10-23 00:16 作者:燕语 阅读量:40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重新面向大海,祖国在遥远的地平线外,眼前只有无垠的海和天,我开始理解那每一张“西沙黑”的脸庞下深藏着多少难以表达的情感,那些纯纯的笑容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是一次不平常的旅行,因为目的地是——西沙。

从舰艇解缆启航的那一刻开始,与其说是我在向西沙靠近,不如说西沙在一点点进入我的心灵。

夕阳为我的旅行举行了华丽的开幕仪式,紧接着星空被点亮,月亮饱含温情地偏居一隅,和我一起凝望无尽的墨色海洋,人间烟火早已淹没在了墨色里,我仿佛踏进了深不可测的宇宙空间。独坐在甲板上,腥咸的海风拂面而来,感觉自己渺小的微不足道。

军舰劈波斩浪前进,溅起雪白的浪花,犹如为舰艇插上了翅膀和尾翼,加上随着海浪起伏,真像是化身成海鸟在自由地飞翔,我知道如此短暂的旅行,还不足以体会出海员们的心灵世界。

第一次枕着涛声入眠,梦中无数次被大浪摇醒,海上漂泊的一夜或许是对遥远西沙简单的理解,当晨光熹微,我迫不及待地走上甲板守望海上日出的奇景,西沙仍旧是地平线外的世界。

当新的一天在湛蓝中展开,水兵指给我看天际边一处凸起的小点,那就是目的地,西沙的首府所在地——永兴岛,我强烈地体会到渴望陆地的心情和感觉,特别是面积只有1.84平方公里的小岛一点点儿地在视线里被放大,我像一个远离故土的老人般渴望着亲近土地。

远远地,永兴岛像一艘航母停泊在海面上,守护着祖国的南海,渐近了,小岛使辽阔的大海看上去有了几分温情,浪潮也随着温柔些。

当舰艇慢慢地靠向码头,有些令人不敢相信眼前的人间美景,海水的颜色由近及远的变化着,透明,浅绿,深绿,宝蓝,深蓝,那最远处似乎用笔蘸一点儿就可以写出字来。天空更是蓝得让人目眩,而云也一团团千姿百态,感觉举手可得。

这就是西沙了,一切的想象成为了现实的时候,反倒有些失去方向和目的,只被引领着到处观看,做走马观花的游客,毕竟能够逗留的时间只有八个小时。

看到民国三十五年张君然代表民国政府接收西沙时立的“南海屏藩”石碑,联想起当年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西沙主权是何等的豪迈。行走在几代军人建设成的水泥路上,看着整齐的营房和漂亮的营区,无法不在心底思忖奉献的意义。

在西沙,到访的每一个人无不被明澈的天和海一而再地惊呼和感慨,我在感慨之余也想,生活不完全依赖于景致的美好,当一切都成为惯常,而工作和生活半径又异常的狭小,时间就会考验人的耐力,这时克服单调和寂寞就是极大的考验,何况美景也需要有人分享,身为岛上的官兵可见不易了。

在椰子树下享受片刻的阴凉时,我发现强烈的日光下每种植物的叶片都有很厚实的质感,大概如此才可以坚挺地生存在这种几令人被蒸发的空间里,在西沙,不仅是人要克服很多困难,植物也何尝不是在寻找生存的机会。

西沙格外的安静,像深夜里的那种寂静,即使是白天也很少见到人烟,所有的公共设施比如银行、邮局,看上去都是关闭的,“需要办事走后门”,陪同我们的人对我说,其实这不是玩笑,因为这里人少。

八个小时,除却吃饭、午休,一恍儿就到了登舰返航的时间,西沙的印象只能在我心里留下简单的纯色,那是白色、蓝色和绿色。白色是建筑,是白云,是沙滩,在西沙,白色显得异常地纯净和深刻。绿色是几代人种植的树木和草地,是大棚里官兵们经营的那几亩菜地,也是西沙人最珍爱的色彩,它是生机是希望。蓝色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是湛蓝无垠的天空,是孤独和寂寞的色彩,是思念亦是水兵们难以割舍的情结。

重新面向大海,祖国在遥远的地平线外,眼前只有无垠的海和天,我开始理解那每一张“西沙黑”的脸庞下深藏着多少难以表达的情感,那些纯纯的笑容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可我只能作短暂的停留,没有时间去认识一个兵,没有时间静静地守候一个夜晚,没有时间完完整整走过西沙的每个角落,更没有时间去体会那些寂寥的情绪,太多的遗憾留在西沙。

当汽笛声响起,岸上的水兵们向我们行军礼的那一刻开始,我扶着船舷久久凝望着这个在视线里越来越小的岛屿,在心里一遍遍地说着:再见,西沙!再见,西沙!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再见,西沙》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