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两个张老师

两个张老师

2013-10-24 02:36 作者:笔行无疆 阅读量:34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当时是春季班,初中两年制。年底毕业时,这位张老师在我的鉴定中写道:“政治思想落后……注意体育锻炼”。当时讲一分为二,如果他尽写政治思想落后以及学习、团结、尊师等方面的缺点,把我说得一无是处,就显得他太没水平,不懂得一分为二,所以最后说我“注意体育锻炼”。

上中学时,有两个老师使我终生难忘,他们都姓张。

1970年春夏之交,学校组织师生到彭婆镇槐庄村参观阶级教育展览,回校后老师要求学生写日记,我写的题目是《我的一天》。

按说,写一篇平平庸庸的日记对我来说应不在话下,也不会招来任何麻烦;可我学生时代就反对平庸,喜欢标新立异。题目名来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结尾形式来自柳宗元《小石潭记》和范仲淹《岳阳楼记》:“同行者:……。”“时×年×月×日。”

那时没有统一教材,几乎不学文化课,无非学一些反映知青上山下乡生活的《农村十年》或“临行喝妈一碗酒”之类的样板戏台词。学生们非常可怜,求知欲望无法满足,正如干渴的土地得不到雨水灌溉一样。

同龄人中我算幸运的。姐姐哥哥都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他们完整地保存着初中高中语文课本,这几乎成了我语文知识的全部来源。我认真学习,读原文,查注解,有的能熟读成诵。《包身工》、《白杨礼赞》、《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记念刘和珍君》……我从中吸吮的营养奠定了我后来比较坚实的语文基础,使我受益终生。这篇日记的结尾形式是同学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姓魏的语文老师看后并没有什么反映,可是我的姓张的数学老师倒是坐不住了,他“莫名惊诧”,觉得此形式与当时的“文革”形势极不和谐,简直是“犯上作乱”,于是他要表现一番了。

据说,他曾在旧军队做过事,因此很避讳别人说他的历史,而且常常表现“积极”和“政治坚定,旗帜鲜明”,所以他带头批判我的日记。他让一个老师把我的日记全文抄写在两大张白纸上,贴在教室的黑板上,供师生批判,致使我的语文老师也跟着说我“前途不堪设想”。

当时是春季班,初中两年制。年底毕业时,这位张老师在我的鉴定中写道:“政治思想落后……注意体育锻炼”。当时讲一分为二,如果他尽写政治思想落后以及学习、团结、尊师等方面的缺点,把我说得一无是处,就显得他太没水平,不懂得一分为二,所以最后说我“注意体育锻炼”。

这30多个字的鉴定,非同小可,它实际上是对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推荐意见。高中是不培养“政治思想落后”的学生的。春节过后,全村9个初中毕业生中有8个人的名字被写在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上,惟独没有我的名字。

我茫然了。我哭了。我对不起老实巴交的父亲,更对不起我的祖母。母亲去世早,祖母把我们姊弟拉扯成人,又节衣缩食供我姊弟3人上学,起五更打黄昏为我们做早饭备干粮……姐姐哥哥高中毕业后都已返乡在家,前程渺茫,而今天我又因“政治思想落后”被拒于高中大门之外。

姐姐深知“政治思想落后”这6个字对一个学生意味着

什么,她下决心要想办法让我上高中。她找到教过她高中的张老师,让张老师想办法一定要让我上高中。张老师是学校5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说话算数,经过据理力争,终于把我的名字填写在发给村的集体通知书的最后一名。原来写的“八名”改写成“九名”。那是张老师写的很漂亮的钢笔字,我认得的。集体通知书和鉴定一样,都是在村干部家里看到的。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但从事神圣职业的人并不都很神圣。柏拉图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初中的张老师几乎给我造成灭顶之灾,而他自己也并没有因“积极”的表现被提拔重用,直到退休也没听说他有什么大的作为,只知道心安理得地领取他的退休工资。而高中的张老师成了在困难中帮助我的“贵人”,以致使我在高中遇上“教育回潮”,学到了不少基础知识,完成高中学业。后来,德才兼备的高中的张老师做了一所重点高中的校长,桃李满天下。

两个张老师都已退休多年,我的名字恐怕他们早已忘记,而他们的名字则永远铭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两个张老师》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