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发表2011年6月30日阜阳《颍州晚报》)
导读我的父亲还在魂牵梦饶的故乡土地上生活,近七十的人了,还在辛勤地劳作着,每次接父母过来在小城呆上一段时间,二老却总是舍不下家乡土地上的那人、那屋、那地、那山、那水…
很早的时候,就有想写写我父亲的渴望,但因为工作忙碌等多种原因,终于没能行成文。
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个在农村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典型农民,他今年已六十有七,很普通的一个人,如天上数以亿计繁星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是那么的不起眼!
写普通而又平凡的父亲什么呢?
我在思索…
他是生我、养育我的亲人!
我的父亲,他很平凡,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神圣、伟大的。
尽管我的父亲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
…
我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我出身农村,深知农村劳作的辛苦与艰难,所以彻底摆脱农村是我的期望。
但这却不是父亲的初衷。
因为,我的父亲很传统,在他的心目中总是希望他的祖传家业如根深叶茂,如长江之水源源流长,后续有人。
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亲朝着他的目标试图做着努力。
记忆犹新的是在大约八岁左右,上小学二年级的一个星期天,我小时很好的玩伴,起得很早,来到我家,约我去钓鱼,我兴致勃勃地收拾好钓鱼用的鱼杆、鱼铒料蚯蚓,准备出发,却不料被父亲瞅见了:“今天不要去钓鱼了,跟我去学犁地。”,父亲的一句话,让我顿时感到玩的心事全乱了,我只能沮丧地与小伙伴告别,眼睁睁、失望地看着玩伴兴高采烈地去钓鱼了。
匆匆地扒完几口饭,收拾好犁地的工具,牵着早已喂饱了的牛,无精打采地随父亲去了距离家不远的山边自留地上,开始远距离地观察着父亲的一招一式,试图从中学习到其中的奥妙所在。
牛在前面奋力地拉着,父亲紧随其后扶着犁,一边还在大声地吆喝着,牛很懂事地在父亲的指挥下,很卖力地干着份内的工作。
我知道,父亲让我对庄稼地里的活计早早地熟悉,以免在学业无成、出门无路时,我还有可退之路。
平时父亲总是教育我们,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是大有可为的英雄用武之处。
这是父亲的良苦用心。
但同时更加促使我好好地学习,因为我知道一辈子与黄土打交道并不是我的愿望!
父亲的一系列举措,反而坚定了我要读好书的决心。
因为我感到读书要比在地里干庄稼活要轻松的多了!
窗明净几的教室,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是多么惬意与幸福的事情啊!
记忆中的那一次学犁地,因我的一不小心碰碎了犁铧而告一段落,让我着实遭遇到了父亲的好一顿臭骂,当然也让父亲对犁铧的破碎心疼了好几天…
更让我对学庄稼地上的农活彻底失去了信心。
…
在我对小时的记忆中,大部分体味到的竟是与父亲在一块干农活的艰辛与酸甜苦辣。
因为小时候的我,记忆中的确是玩性十足!所以当时的我对父亲总是很记恨,总是在埋怨着父亲不近人情的种种。
相比之下,我儿时的玩伴却是让我最羡慕的。
记得一次,是一个星期天,我如往常一样,准备开溜,却又被父亲喊住:“今天上山抬树。”,我只有顺从地、傻傻地、若有所思站在那儿。
等到与父亲上了小山,山上已有几棵被父亲放倒的树,不大,也不小,父亲让我帮着他上肩膀,在他实在累的时候,就让我抬着树的小、轻的那一头。
父亲对我还是照顾的,但全家的生活重担压在父亲的肩上,却让我的父亲苦不堪负。
但那时的我却理解不了这些,只是比较小伙伴们的休闲、潇洒、无忧无虑,我的心中着实有些许烦恼。
所以,那时候的我是自私的,全然没有考虑到做父亲的感受!
还有一次睡得比较深沉,估计是在四点左右,父亲把我喊醒了:“起来,和我一块去把家里的红麻卖了。”,迷迷糊糊的我本不想去,但在父亲的严厉下,我只能万不情愿的起了床,并快速地漱洗、整理完毕,顶着星星,披着月亮,拉着驾车,随着父亲上路了。
秋天的凌晨,多少有点寒意,因睡眠不足、不十分清醒的大脑此时也兴奋了许多,天上散落的星星还在眨着没休息好的朦胧的、惺松的眼睛,不很平坦却又不崎岖的路上,很稀少的人在赶着早路…
很安静的一个秋天的凌晨,让人觉得很安静,两边的小山也仿佛在梦中,还未苏醒,只是时不时有被惊起的在树上栖息的梦中小鸟,似睡似醒的鸣叫在宁静的凌晨中让人聆听格外感觉到刺耳,扑楞扑楞的被早起人们惊起的小鸟让人毛骨悚然。
经过小溪潺潺处,我与父亲已是汗流浃背,于是就停下车,用带着的毛巾,浸着冰冷的小溪清水,擦拭着脸上的热汗,是别有一番情趣!
这时全然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瞌睡,心中有的是成就感,有的是卖红麻后数人民币的那种喜悦。
休息片刻后,我与父亲在一前一后的推着、拉着驾车,很吃力地上坡,很轻松地下坡。
在下坡,人少时,我接过父亲的驾车方向把,学着大人的样,用脚在做着滑行动作,父亲叮嘱我:“要小心点,慢点。”,是的,那种滑行一定要保持着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就会摔倒在地,会让人心痛不已的。
好在我能保持着速度,也能保持着平衡,所以父亲还是很放心地让我做着,但还是紧紧地跟着我,以防不测。
路程不远,到达地点,天还没有完全亮,只有东边的一小片朝阳,稍许露出点云层,景色煞是好看,让瞌睡的眼睛为之震撼…
街道两边的商店早已开门,都在悄悄地准备着当天销售的货物,用盆洒着水并清扫着属于自己范围的街道的卫生。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在红麻的收购站,人们早已秩序井然地排起了长队,我与父亲赶紧地见缝插针按照顺序加入了队伍,开始了等待的征程。
太阳出来了,我与父亲已简单用完早餐,吃得是油条,再喝点稀饭,在那依靠着车在打着瞌睡,补着回笼觉…
感觉好多了!
后来,我与父亲完成了任务后,兴高采烈地拉着驾车往回返。
暧暧的太阳照在身上,一路欢快地往家赶,烦恼忧愁都已随风而去。
…
想想,生活中的事情,平时不要考虑的太复杂。人生本来就是如此简单,人生来就是做事情的,只不过经过奋斗的人生,有可能活得比较精彩,有可能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只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保持平和的心情,抛弃患得患失之情感,相信无论是处在任何位置,都会怡然自乐!
…
那次卖红麻的经历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使我能够理解了做为父亲的良苦用心,对父亲我也不再抱有任何存见。
因为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并不是命中注定的,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是有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很有道理的。
尽力而为的人生,是无怨无悔的人生。
“心比天高,命如纸薄。”,所以不要怨天尤人,要在自己的位置上活得潇洒,也让别人羡慕去!
唯有如此,心中才能在浮躁、喧嚣的社会中保持那份宁静!
唯有如此,心灵上才能有自己的一片净土。
…
我的记忆还在继续着,想起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
在我小时候,小孩子的娱乐很少,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却非常爱听父亲为我讲述道听途说来的俗称外三传的民间传说,一段精彩的故事刚刚说完,我就缠着父亲再讲下一个,父亲总是睡眼朦胧地对我说:“没有了,肚子里已没有故事了,如有,还要留着明天呢。”。
我还在蛮不讲理的催着,父亲却因白天劳作的艰辛,打上了呼声…
这些到现在我还都有记忆。
如三国演义上的经典、精彩部分,水浒传的一百零八好汉的聚义故事,就是那时候才开始听说的。
让我从此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父亲生活的那个时代,读书是很奢望的事情,填饱肚皮都已经很不错了,经常听父亲说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饿死人的事天天发生,是很让人痛心疾首、可怕的事情。
所以,尽管父亲的知识不是那么得让人羡慕的渊博,但我总感觉是他那一点可怜的文学常识,却让我对文学、对知识有了那一份渴望,有了那份启蒙,我才有了奋斗的方向与目标。
这一点,我很感激我的父亲!
…
父亲平时爱抽烟,做为子女的,劝说过多少次,但收效甚微,所以父亲就落下了气喘的毛病,每到夏季入伏季节,炎热、烦闷的天气总是让父亲喘不过气来。
记得我还是在上初中时,已放假,父亲又开始胸口发闷,让我用车送他去卫生院去看病。
我不是不想去,因为平时我们劝他少抽点烟,他总是不听我们的,还说:“去,去,大人的事少管!”。
这一次我要让父亲长点记忆,我开始拒绝了父亲,让父亲对我很失望,因为从父亲的表情中观察到,分明感觉到我是在嫌他!
不能见他痛苦的表情,我还是用车飞快地载着父亲去了医院做了检查。
医生开了治疗的药,并建议父亲以后还是少抽点烟为好,与我们的意见不谋而合。
可父亲怀疑我们是与医生串通说好的。
但从此,他的烟还是少抽了许多,却是真实的…
现在父亲的气喘毛病完全好了,这让我们做为子女的感到很是欣慰。
…
上了金寨一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我透不过气,这时的我在父亲的感召与教育下,在秋收农忙季节,我会主动请缨,利用星期天,在与秋老虎搏斗中,顶着酷暑,下到稻田,担着百十斤的稻把,坚持有六里多的路程,一口气不歇地担到自家的场上。
诚然,这不是一趟就能解决问题的,是要反复多少趟,要的是坚强的毅力与韧性。
担稻大多是在中午饭后,太阳最嚣张的时候,因为这时候的稻子经过一上午的风吹日晒,份量是最轻的,所以担起来还是最划算的。
多少回在担着稻把的路途中,想歇下来,喘口气,凉爽一下,但着实心痛肩上的稻子会撒在路上,那可是秋收的胜利果实,是父母的心血啊!
还有那毒辣辣的太阳,容不得心中有任何想法!
那时候最大的奢望就是喝上一口当地凉水井的山泉井水,最好是放点白糖,喝下去,拔凉拔凉的,从头到脚都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舒服!
一个字“爽!”。
所以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才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才会有如此深刻、强烈的体会。
社会是一所大学!
困苦是一所大学!
恶劣的环境能锻炼人,所以,学习上的任何困难,我都能坦然面对,因为肉体上的痛能触及到自己的灵魂深处。
…
我感谢父亲,如果说没有他对我的这种严格要求,说不定我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蜗居在乡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
庆幸的是自己摆脱了农村的生活,实现了我的梦想,在小县城里紧张而又悠闲地工作着。
我很满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闲暇之余,涂文抹鸭;呼朋引伴,猜拳行令,不醉不归;礼拜休闲的日子,相约垂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生就了良好的心情,培养了娱乐的心绪;放长、短假的时候,一家三口,携妇将雏,畅游景点,放眼祖国的大好河山,感慨万千,任思绪飞扬,其乐融融,享受到天伦的情趣;学校操场上,挥汗如雨,并不在意输赢多少,只盼强壮的身体在锻练中造就…
乐乎哉?悠闲哉?壮哉乎?
只是看淡了刀光剑影,习惯了春华秋月!
…
但我又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乡村的那些日子,怀念着与父亲在一起的那份让人心悸的情感!
记着那时的苦,记着那时的累,记着那时的欢乐,记着那时的忧愁!
永远记忆着农村的美好!
对承载着记忆的农村生活,我现在做着梦时都还感觉到农村生活的那份甜蜜与苦涩。
尽管那不很遥远!
…
我的父亲还在魂牵梦饶的故乡土地上生活,近七十的人了,还在辛勤地劳作着,每次接父母过来在小城呆上一段时间,二老却总是舍不下家乡土地上的那人、那屋、那地、那山、那水…
尽管二老非常宠爱他们如宝贝般的孙子,却还是意志坚决地返回老家,守着他们一辈子的精神家园。
回忆与父亲相处的以往岁月,内心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
哦,我的父亲!
普通、平凡的父亲!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