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余荫山房探胜记

余荫山房探胜记

2013-10-25 11:30 作者:詹海林 阅读量:35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又从邬氏大宗祠旁边的一条幽深小巷走过去,就来到传说中的余荫山房了。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一池碧水出现了,感觉耳目一新。如果让时间倒流一百三十年,此刻我究竟会以什么身份出现在这一片江南园林中?

为寻找内心被生活挤走的一点宁静,所以感冒炎炎烈日造访古典建筑余荫山房。顺着一条树木茂密的小河涌堤岸进去,跨过一座石板桥,那后人建造的、仿照春秋时代的门楼赫然出现在眼前。门楼气派而恢弘,但是我知道,这不是主要景致。从这里进去,也不是余荫山房的正门,正门在南边,是标准的大户人家门口,没有像现在看到的门楼那般夸张。

又从邬氏大宗祠旁边的一条幽深小巷走过去,就来到传说中的余荫山房了。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一池碧水出现了,感觉耳目一新。如果让时间倒流一百三十年,此刻我究竟会以什么身份出现在这一片江南园林中?私闯民宅是犯罪的,我想,在那个环境,我将永远无缘于这一道独特、优美、又隐含官府威严的风景。

我轻吁了一口气,今天我可以尽情浏览。

长满睡莲的池水之旁,是一座正堂,古老的匾中题着“深柳堂”三字!记起唐朝开元进士刘?虚之诗:“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此时园中的景色皆可入诗,可是余荫山房的“山”在哪里?在离这里两公里之遥的七星岗吗?还是另有含意?

据字眼探究,深柳堂是主人和子弟读书的地方。一块硕大的木板雕刻着道光皇帝的圣旨,被摆在堂中显要的位置,通花木雕刻着宰相刘罗锅(刘墉)的书法:“韩持国在洛中作诗云:‘闭门读易程夫子,宴坐焚香范使君。顾我未能忘世乐,绿樽红芰对斜曛’。”官场文化充溢其中,主人未能免俗,情有可原也!试问天下有几个陶渊明?据介绍,主人邬彬三十七岁就从刑部主事位置上告“老”还乡,四十三岁建成余荫山房,他没有考中进士,却能做到刑部主官,的确是不简单的,所以他对皇帝给他的恩宠不能不铭记于心。如果没有说错的话,清廉的刘罗锅还是他的顶头上司呢。他这个耗费不小的园子是怎样建起来的?是皇帝给他的钱还是作为番禺的大地主,祖上积攒的钱,然后建了园子?有刘罗锅在,他应该为官清廉,所以这个是最好的解释。余荫者,祖上之荫也。

园子不大,占地不足三亩。园里生长着奇花异草,古树名木。加上遍布满园的砖雕、木雕、灰雕、石雕,显得古朴典雅。从深柳堂窗口镶嵌的西洋玻璃望出去,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尽收眼底,可谓匠心独运了!园中有“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双翠迎春”等四大奇观。最值得称道的是东半部的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珑水榭”,八面全是窗户,可以八面观景,是全园最佳观景处。适宜赋诗把酒、吟风弄月,极尽优雅。

我很佩服主人,身为京官,年纪轻轻激流勇退,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还建起了这么一处好园子,确实是人生之乐事也!

主人乐,后人乐。我们今天得目睹园林奇观,拜主人之赐,所以虽然是买了门票进来,却也值得。

出的花园,就去看邬氏宗祠的池塘,一只大石龟静卧池水中,其头稍昂,似有话讲。果然,旁边一碑云:“扔中乌龟头,一生不用愁。扔中乌龟身,一生行大运。”同行吴姓朋友从我手中接过硬币两枚,手起币落,其中一枚果然扔中乌龟头,照说一生不用愁,吉祥之兆,乃皆大欢喜,款款离园去也。

南风

相关文章关键词

《余荫山房探胜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