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不开
导读好的文学作品往往给人以沧桑厚实和凝重的感觉,这是因为那是生命在歌唱,在呐喊,在展现,在表达。创作这种震撼心灵的文学的机会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有心栽花花不开——与文科学生说几句
很高兴有这么多同学和我一样喜欢文科。共同的专业爱好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我觉得我们中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可是我有几句话需要对你们说。
第一句话:男儿最好学理工。(女生也一样,不过没有男生明显)
这一观点曾在《笔行无疆》中阐述。而且与报纸上的一篇《男儿要做理科生》的观点一致,说法偶合,不妨再说说。
当今社会,需要各方面的建设人才,这些建设人才,理科居多。学习理工,能进能退,学得成了干大事,学不成了干小事。有薄技在身,终有一份养家糊口的自信。学文史的就不行了,你就能进不能退了。干大事可以,干大事是无所谓文理的。可是你没有退路,既无一技之长,又无缚鸡之力,你会生活得很忙累,很狼狈。
譬如安排你到基层工作,或者让你自谋职业,你说,“我有特长,学的是文科专业。”有什么用!人家写公文,有几句话不通,有一些病句错字打什么紧!打报告要钱,领导批不批,才不在乎你的报告写得怎样呢。涉及法律法规,其结果,与所写材料能有多大的关系呢?当事人的有理与无理,文字材料的作用所占比例有多大呢?当今社会是很复杂的,很多事情的决定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并不取决于文字的东西。甚至于有时候,文字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人家谁还会在乎你那两下子?雕虫小技而已。况且你跟别人也高不到哪儿去,红土完全可以代替朱砂的。我这话言重了些,可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是付出终生代价换取的经验之谈,供同学们参考了。于是引出了我的第二句话:
学文科须得特别优秀。
既然你选择了文科,就不必怀疑和后悔起初的选择。只是,你要清楚问题的严重严峻,加倍努力就是了。
我学文科,得益于此,受害于此;你们学文科,让它纯得益,莫受害。
既然学文科没有退路,或者说,退路不多,那你们就只进不退,一味向前。当加倍努力,需特别优秀。
第三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
有心栽花,花或许能开,或许不能开。开了更好,但要有不能开的思想准备。自然界的花,有心栽花花不开的少;文学界的花,有心栽花花不开者多。
有些同学在做着文学的美丽的梦。这个梦,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比海市蜃楼还美。再美,它也只是梦。想在文学上有所建树,想写出伟大不朽的作品,这是千军万马在过独木桥。正如梦想成为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成千上万,而真正能登上冠军领奖台,让国人为之一振的健儿那是凤毛麟角。
文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仅靠勤奋远远不够,它更依赖于生活。一个人只有饱尝生活的万般滋味之后,才能写出感人的作品。一个人也只有惨遭生活命运的蹂躏作踏之后,才能获得真正的文学。你愿意获得吗?屈原、司马迁、曹雪芹、蒲松龄……你愿意经历他们的生活命运吗?你能吗?
真正的文学,真正的伟大不朽之作,多是无意插柳柳成荫。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准备出师伐魏,临行前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章《出师表》,他也未必就想到要写一篇千古名篇留于后人。265年,司马炎废魏立晋,征李密到洛阳任职。李密上表陈述祖母年老,无人奉养,辞不就职。李密又何曾想到他的《陈情表》也成了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文学精品。革命烈士夏明翰的一首五言绝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更见文学的本色,闪耀真理的光芒。捷克共产党人伏契克被关在法西斯监狱,临刑前写下《绞刑架下的报告》,成为报告文学的绝唱。爱国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在地上捡起一根干树枝,在雪地上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也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精品诗作。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会员,他积极协助黄兴等组织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起义爆发前三天的夜里,他写给妻子一封绝笔信。这《与妻书》也成为近代书信体散文的名篇,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里。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给人以沧桑厚实和凝重的感觉,这是因为那是生命在歌唱,在呐喊,在展现,在表达。创作这种震撼心灵的文学的机会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种机会很多人一生也难得一次,人们也不企求得到这样的机会。谁愿意遭遇坎坷的命运、生活的困顿、皮肉的痛苦?又有谁愿意写出绞刑架下的报告和绝笔信呢?
当然,这不是文学的全部,但是,只有在一个人的命运备受蹂躏之后才能获得真正的文学,这话我信。
因此,对于做着文学梦的学友们,我想说的是,好梦只管去做,尽量去圆,我也祝你好梦成真。但同时,你也该有别的思想准备,以免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时候束手无策。
学文科应该特别优秀,把文章写得特棒。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