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弯弯
导读偶有钟声传来,悠远绵长,余音袅绕,如晕开的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在山路的枝叶间。那是山顶的寺庙里,不知谁又在许下虔诚的愿。晨钟暮鼓,人间梵音,警钟长鸣让人反省,鼓声厚重予人力量。
该下山了。
有人选择滑梯,有人选择索道,唯独我,选择了拾阶而下。因而,我被儿子耻笑为胆小鬼。在他看来,从山顶至山底,长达数百米的华东第一滑,充满惊险刺激。我这个不懂得享受的母亲,却错失良机。
或许,儿子说的对吧。近两年,我的确在远离曾有的情愫,更别说把心跳加快,当作情趣体验或别样生活的享受。我宁愿一个人,静静的,过着简单成模式的生活。不要大喜,也不要大悲,只要现世安稳就可以。书上说,这是日渐成熟的表现,是岁月给予心态与年龄相匹配的宁和。莞尔一笑,无言以对,轻拢长发,默默承受来自岁月的雕琢。当然,儿子无法体会我的心情,我也无需和他解释。只是叮嘱他,速度别太快,注意安全就可以。
等到儿子和家人的背影,渐出视线,这才转向下山的入口。
时值夏半,炎炎酷暑,动辄生汗,静亦气粗。于是这山路愈发人迹罕至,冷清僻静起来。背着包,从坡面走到石阶,又从石阶走到坡面,乃至前后山路都蜿蜒成视线两端,没有尽头的曲线,都没遇见一个人。不过,倒也好,一个人走着,偌大的山属于我,若长的幽静,也属于我。
其实,若不是怕儿子等得着急,忙着赶路,还真算不得热。林木庇荫,山风拂惫。先前在山顶眺望的时候,只见远山近丘,翠色葱茏,犹如披上了一段段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绿绸。如今,踏入这山腹之处,浓密的绿荫,又怎给阳光撒泼的理由。高大的灌木,纤长的枝桠,纠结的藤蔓,重叠的叶片,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都竞相着给小路撑起绿伞。间或,还有些鸟鸣,尤其是知了的声音,此起彼伏叫得甚欢,这倒是久违了。赶紧凝神寻觅,可这层层叠叠的绿,何处可见?只得泱泱作罢。
或许是山不太高的原因,台阶不算紧,坡度也不算陡峭,加上人迹罕至,一步一步的倒可以连蹦待跳。这次第,宛若回到幼年跳方格的光景。唯一不足的是,少了水流声,也就少了几分雾气蒙蒙的深厚。不过也正如此,身边的景物显得格外通透。就连叶脉的细微,林间的蛛网,甚至是突然从草丛窜出的小蜥蜴,探头探脑的模样,都看得清清楚楚。怨只怨,没有足够的时间,细细观摩,只有匆匆一瞥,于思绪深处咀嚼动人滋味。
偶有钟声传来,悠远绵长,余音袅绕,如晕开的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在山路的枝叶间。那是山顶的寺庙里,不知谁又在许下虔诚的愿。晨钟暮鼓,人间梵音,警钟长鸣让人反省,鼓声厚重予人力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每当她敲响的时候,总会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某种宁静。而此刻,行走在长长的山路,虽说赶路急忙,可也忍不住摒除杂念,侧目凝望梵音响起的方向。
一路匆匆忙忙,汗湿衣背。偶尔停下脚步,听听,看看,拍拍照,不觉已闻欢笑。
抬眼望去,原来,已到山脚。
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