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姐妹社

姐妹社

2013-10-23 21:59 作者:吴地子竹 阅读量:31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

''

姐 妹 社

作者:吴地子竹

编 辑:好 相 处

一篇“姐妹情缘”,道出了姐妹情深。轻轻走来的文字,让我感动,是小幺妹深藏着的对姐姐妹妹的情谊。是啊,昔日这群姐妹,不尽相识,即使相识却也不一定相知。一次偶然的聚会,一个特殊的时点,让我们萌发了“结社”之心,于是在那天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就是我们的“姐妹社”。一个没有注册的社团,围绕“健康快乐”的宗旨,从此规范。社里有了排序,有了昵称,有了分工,有了约定。在这个“圈”里大家谈事业、谈人生,谈追求,相互欣赏,互相牵挂,资源共享,排忧解难,如“人民公社”的一垄垄盛开的向日葵,美丽向上,无限奔放。

已是一年将至,这个圈愈加清新雅致,愈加关爱倍加,愈加热烈疯狂。

曾记得,日出东方,我们挽手走进大山,沿着弯弯山路,看着花儿开放,听着翠鸟歌唱,舀一瓢清泉,消除隔夜的疲惫。

曾记得,夏日里,雾起波浪,莲绣水色,我们环绕湖泊转圈,双脚亲吻着绿茵上的香汗,轻快地数着身边过往的树林,赞美家乡这日新月异的变化。

曾记得,姐妹生日宴上的欢声笑语总是让当日“寿星”眼中噙满感动的泪水,因是一声道喜,一句祝福,一份安慰,来自这个特殊的大家庭。

曾记得,我们的小九妹在千里之外突然失去老母亲,姐妹们无数个安慰的短信飞驰而去,让小九妹感动的泪水替代了悲伤的眼泪。

曾记得,那一天我们一个个抱起福利院的孤儿照相留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他们送去母亲般的关怀。

……

那天在“紫兰晓筑”幽静的茶楼里,第一次聆听香香妹妹风风光光背后的故事,不禁怆然泪下。成功女人背后哪个没有故事,哪个不是一部经典的小说。一个从温州农村走出的女孩,吃尽千辛万苦,打拚到今日,也许没有那么多人会知道这其中的艰辛,更没有多少人有幸认识她靓丽的本人,可在这个城市的老老小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个响当当的眼镜品牌,因为几乎每个家庭里总有人是她的客户。也许别人可以记不住她姓什名谁,但永远不会忘记她所做的事业。耐人寻味的是她的文化产业,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一个以做眼镜为主业的商人,继而做起文化,居然把文化也做得轰轰烈烈。非但料理“中曲会馆”,还正而八经打理起“姜昆艺术馆”,“油画雕塑馆”还有“古玩城”,真是个会玩的美女妹妹。

每次聚会,??都说同一句话:“亲爱的姐姐们,我受不了了,我感动死了!”于是泪流如注。哈哈,她的笑和她的泪几乎总是同时溢出的,正如她的画,在丝绸上泼上富有冲击力的色彩,钢柔相济,大气磅礴。我最喜爱她那经典的红黄主色调的画了,完完全全地尽显她内心无穷尽的浪漫与激情,真可谓火一样的热烈奔放,无拘无束,无法无天。同时,这个会与小草对话的“画娘”也常沉浸在对自然的美好瑕想中。“姐姐,你看你看!”她冷不防来这一句,把我吓一跳。只见一群白鹭在窗外绿色荷田中歇息,我似乎见她把它们揽入了怀中,轻抚着它们的羽毛,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入自己的画中,然后见人便说:“你看,这些小精灵有多么可爱啊!”

我们可敬佩的阿文姐,风风火火,这个昔日的青年突击队队长,永远充满着“革命的热情”。一个“大队”办的招待所,在她手里二十年,不富丽堂皇,却有十足的人气,员工们亲如一家,每次跨进她的饭店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个没有星级的至今还是集体制的小饭店却成了这个地段接纳“长期培训”的龙头老大,还真让人咂舌。殊不知,她对客人是如何地虔诚,居然在把北京客人送上“动车”,说不尽的客气话,错过了火车停留的时间,把自己也送到了北京,呵呵经典吧?近日,阿文姐玩起了文化,买了九辆运动型捷安特自行车,组成了企业“骑游队”,一色的妆束,招摇过街,成了这个城市一道久违的风景线。

菊姐姐的笑是最有特点了,可以这么说,这个乡镇资深女干部,把古镇旅游搞得如此翻天覆地的最拿手的招术就是她的“笑声”,相信任何人只要见过我们的菊姐姐,绝对会记住她的笑声,一百年不忘。因为她朴实的笑声里永远充满真诚、充满谦虚、充满激情、充满勇气。毫不夸张地说,在菊姐姐的笑声中,产生了“江南园林古镇”、“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姑苏十二娘”“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在菊姐姐的笑声中,我也总能照见自己的迂腐之处,找出已经被自己遗忘的“追求”两字。

谦虚的小幺妹说,我“还是一棵小草,顶礼膜拜各位姐姐们,需要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其实,姐妹们只有年龄大小,那有高低之分!小幺妹为姐妹们画了素描:老大细腻周到,大姐睿智果敢,有德有仁的三姐,随和内敛的老五,活泼又欲装“深沉”的甜妹,时尚经典的老九,青春而忙碌的小小幺妹,多么可爱的群体啊,人人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优秀的组合,怎能不使你我心中多一份依靠和牵挂,多一场爱与被爱,多一个倾诉的平台,多一淙呵护的清泉,怎能不让你我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一份乐趣,给平凡的日子增添一份来自这个群体的激情呢。

我衷情于这个群体,是为了大家的真诚与朴实,共同的人格秉性,也是源于自己的一种人生追求。茫茫人海,谁为知已,只有先为人知已,才能人为你知已。付出与得到总是相对的,我愿为这个群体“培土、浇水、施肥”直到永远……

亲爱的姐姐妹妹们,请允许我以这些拙劣的文字,献给“姐妹社”结社一周年,愿我们的情更深、意更切,友谊长长久久。

借《》这个空间,祝姐姐妹妹们平安、健康、快乐!

2010.7.21

'’

相关文章关键词

《姐妹社》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