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那篇精典应该沉默?
导读《背影》中的感情我相信大家感同身受,那种永远不变的亲情才是它的闪光点,成为精典那是因为它的真情实感。那种舐犊的亲情很震撼人;那种细腻的情感写作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我实在无法理解亦不能承认《背影》中那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为儿子买桔子“这种表现比任何色情、暴力情节,危害都要大得多、深得多,惨烈得多。”
[丁启阵副教授很伟大,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他豪迈地说:“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除。理由有三:一、朱自清父亲翻越月台的栅栏买橘子的行为是违法的。二、朱自清父亲的行为“费劲、笨拙、不雅观”,不够“诗意”,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去买橘子这是一种病态的审美理论;三、从《背影》中,看不到朱自清父亲有什么品行上合乎亲有什么品行上合乎公众价值观的闪光点。”
以上三条我不敢苟同其中的任何一点。一、怎么能确定他是违法了呢?具体环境谁又能说清楚?即使是违法了,那么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去挑那小小的瑕疵吗?如果非要挑,现在四大名著可以封杀了,理由:《西游记》传播迷信;《水浒传》传播暴力;《红楼梦》传播色情;《三国演义》起哄人们叛乱。二、难道“平铺直叙”这种写作手法是错的?不够诗意?确实,我也这么认为,我极力赞成应该把李白的诗全部从课本中删除,因为李白他不够现实,他还无形中引导青少年喝酒,他的浪漫色彩也是一种错误的病态审美观。三、怎么判断的他父亲没有合乎公众价值的闪光点呢?就算没有吧,为什么要从他父亲角度去看呢?语文课本选这篇文是为了教育父亲的还是引导子女的呢?这篇文很显然教育作儿女的要知道感恩,要珍惜亲情。看来以后写文不能“以小见大”。
《背影》中的感情我相信大家感同身受,那种永远不变的亲情才是它的闪光点,成为精典那是因为它的真情实感。那种舐犊的亲情很震撼人;那种细腻的情感写作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亲情是大众情感,自古以来都为人歌颂。[br/]丁教授总是见解独到,独具慧眼:“依我看,朱自清《背影》之所以‘不朽’,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叶圣陶等前辈语文教育家的推许,将它选入新式语文教材;二是《背影》有一定的作文技巧,语言流畅煽情技巧,语言流畅煽情;三是,符合中国人的病态审美理论。除此之外,乏善可陈。”
我也只能说说一对一的歪理。一、叶圣陶前辈也是一代名家吧!他会那么没眼光去推荐一篇没有营养的文章?二、我们应该去推崇一些没有写作技巧,没有感情,甚至是连语言都不通顺的文章?很让人费解啊!三、病态的审美观是错误的?那花间派和婉约派的诗词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可能丁教授也并不是我说的这种意思,但是我想说的是不管怎么样《背影》是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的,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引导子女孝顺父母,而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甚至是改变许多人,所以它才不朽。
呵呵,我只是一个没涵养的人,丁教授乃是中文系一颗闪亮耀眼的星星,人家研究的就是文字,哦不,是文学。让我们一起期待丁教授能写出一篇好文踩扁《背影》。(一直以来《背影》文学、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背影》的情感主流是亲情,何必去取那些次要的来说话呀!很不能理解,很气愤。当然我只是一个高中没毕业的混混罢了,我可不敢跟教授叫板。请编辑编辑一下格式,我用手机发的,谢谢了。)
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