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妈一家
导读韩大妈故去以后,韩大爷还在,一个院子里住着,总是要去看看老人的,安慰安慰老人,逢年过节的时候总是忘不了给老人买点儿东西,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吧。
到了三十一岁那年,单位才分到我一间平房,在北京的东城东四那边,房子特别破,多少年没有人住了,房顶的半面都没有瓦了,墙都需要修补。房子分到手了,首要的任务是找房管局修缮,管片儿的房管员是个年轻的胖子,当时房管员可是牛B的差事,必须送礼,于是买了好烟送给人家,才算给你安排了人。过了几天修缮房屋的人来了,一个老头,一个妇女,那个妇女干不了什么活,再加上天气热,自然我就成为一个干活的劳动力。那是七月的三伏天,要说干活的也不容易。况且刚刚分到房子,这里什么都没有,如果没有邻居帮忙,连喝口热水都没有。
韩大妈一家人不错,韩大妈的大儿子大儿媳又是沏茶倒水,又是买西瓜,忙着招呼干活的师傅,我很感动,干活的师傅也很感动,他们也觉得我不容易,分到这样一间破房,如果不赶快修缮,到了雨季就没有机会修缮了,肯定是住不上这房子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看着我这样焦急的样子,韩大哥天天都热情地张罗着,干活的两位师傅很有了干劲,再热的天气也要抓紧时间干。就这样干了一个多星期,韩大妈一家天天都是茶水西瓜香烟的伺候,真跟对待自己的家里人似的。
韩大哥在学校里当老师,韩大妈一家也知道我是当老师的,一看我这个人实在,也实在地对待我;连干活的师傅都说:你可遇见老邻居了,真是福气啊!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份情意是难得,也是很少见的。我也为自己遇到了这样的好邻居感动。
房子修好以后,虽然不是天天住在那里,后来我隔一天才过去看看,住一宿,只要回家就到韩大妈家里坐坐,聊聊。院子里住着十几家,一般我是从来不串门的,只有韩大妈家里是个例外。大杂院,什么样的人都有,人不可能都跟韩大妈一家那样实在,所以最好是敬而远之了。
有了女儿之后,星期天到这间东城的房子看看,平时孩子在她姥姥那里。女儿才不到两岁,她自己跑到韩奶奶屋里玩,韩奶奶很喜欢她,女儿谁家也不会去,只有去韩大妈那里;女儿的小手里拿着大桃子,:说韩奶奶给我的大桃子!我问:谢谢韩奶奶了吗?女儿说:谢啦!女儿拉着我的手说:走,到韩奶奶家里,我们再去谢谢韩奶奶。韩奶奶说:这小丫头,真鬼!
韩大妈的二儿子,我也管他叫哥,那时北京的啤酒很紧张,特别是瓶啤,天天晚上和哥们一起,两个人喝一箱啤酒,一人半箱,他人很瘦,个子不高,能够喝十几瓶啤酒,不得不佩服,人家那个肚子真有地方装。再说天天一箱啤酒,没有点儿关系也搞不来啊!每次我到了韩大妈屋里,看见他在喝啤酒,他总是招呼着:来一起喝点儿,我不敢跟他喝,顶多五瓶的量,不在一个档次上,否则没有人跟他喝的时候,他拉上我,我怎么好推辞呢?所以你再热情真诚,我还是不敢开这个口,和你一起喝酒的。虽然韩大妈也说:来,跟你二哥一起喝点儿,他今天没伴儿,自己喝着不痛快。
韩大妈故去了,知道了这个消息,心里很沉痛,那两天一直在忙着张罗着老人的丧事,为老人送行的那天,我悲痛地哭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的告别仪式,也是我第一次在送别仪式上这样悲痛地哭。那是由衷的哭啊!韩大妈是个好人,她的一家都是好人,参加老人的个别仪式,送老人最后一程,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因为人是有感情的,感情这个东西多么珍贵啊!
韩大妈故去以后,韩大爷还在,一个院子里住着,总是要去看看老人的,安慰安慰老人,逢年过节的时候总是忘不了给老人买点儿东西,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吧。
从那里搬走快二十年了,一直也没有时间回去看看,韩大哥他们都还好吧?心里很惦记,好人啊,总是让人惦记,难以忘记,因为他们曾经是自己人生和生活中的贵人,是值得自己想念的人。
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