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

2013-10-23 23:17 作者:小蚕 阅读量:17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

''

听取蛙声一片

作 者:小 蚕

编 辑:好相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宁静的字眼,在眼前浮动的一刹那,便有一幅田园风光图,在脑海中徐徐展开。一弯皎洁的月亮在白莲花般盛开的云朵里穿行,一群摇着蒲扇的农人围着高高的谷堆闲话家常,一池接天无穷碧的莲叶上,一只只青蛙或引吭高歌,或浅唱低吟,偶有晚风吹过,莲影婆娑......

这是故去的记忆,也是难忘的记忆。声声蛙吟如素手弄琴,弹拨着心底最古老却又动人的弦。只是我难忘的蛙吟,并不是谷堆边的静听,而是夜路中的追逐。

那是我流浪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大约5岁,正跟随母亲暂避在一个工地的工棚里。工地的生活无疑是艰辛的,但是对于一个5岁孩子来讲,艰辛有时也是很好打发的,只要能吃饱,所有映入眼帘的新鲜都可以成为驱赶艰辛的快乐。工地里有许多年轻的叔叔,这是一群特别的人。他们出门前呼后唤,吃饭敲盆打碗,说话吹胡子瞪眼睛,喝酒拍桌子打板凳。

这也是一群对我非常好的人,他们为我加餐,教我数数,还会在夏天的晚上带我出去吹风。我们时常吹风的地方,就是工棚围墙外围的那座堤。因为堤上的风凶猛不逊,仿佛是草原上咆哮的狮子,鼓得我们的衣服像充足气的气球。喜欢大堤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夏天的时候,那里有许多蛙吟。蛙吟时而高昂,时而激越,时而婉转,时而低沉,就像一首动听的歌。我喜欢,叔叔他们也喜欢。

要知道工地是在某个矿区,那里水少,树少,灰尘多,在外面不消片刻,头发脸庞都会蒙上一层灰。至于蛙吟鸟唱,那就是一种奢望。

与此同时,蛙吟,也就成了我们那个“家”所在位置的标志。时常夜晚回家,只要听到蛙叫,就知道离家不远,只要听到蛙叫,双腿就会就会充满力量。甚至有叔叔对我说,“小蚕啊,以后你要是找不到家了,就听青蛙叫,哪里有青蛙叫,你就往哪跑!然后你大声喊,我们就来接你了!”

是啊,哪里有青蛙叫,哪里就是家,准没错!没有想到,后来,我还真的追过青蛙叫的方向跑。

因为好奇叔叔们夜晚的加班,好说歹说,耍赖取闹,终于得了个机会,同他们一起去木工房加班。本来说好要通宵的,可是我在那里呆到11点多,就坚持不了,一个人回去了。

直到独自走进浩瀚的星空下,陌生的脸庞中,我才知道什么叫害怕,我才想起我还不太认识回家的路。我想折回木工房,可那扇大门已经紧锁,看门的人也已离去。夜色朦胧,灯光摇曳,路上行人或悠闲,或匆匆,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5岁的孩子,心中的胆怯和忐忑。紧紧攥着手心,在人缝里快速穿行,目不斜视,心却像打鼓一样的扑通扑通。如果说真的没人注意也就罢了,可是很快,一种异样的目光就追随上我。用眼角的余光瞥去,似乎看见路边有两个男人在对着我比划什么。我不敢多看,快速往人群走去,企图让人海的汹涌淹没我瘦小的身影。可是事与愿违,走到一段空一点的地方,一个年纪大的男人就追上来,他比划着对我说着什么,我没懂也没理,吭着头继续往前走。于是他被我甩在了身后,没来得及喘口气,一个年轻的男的又追了上来。他凑近我,用走了调的普通话问我,小妹妹,你是不是去找妈妈啊?我继续不搭腔,可是他却没离去,一边跟着我走一边问,你妈妈在哪里啊,我们带你去找好吗?我还是一声不吭。或许是见问不出什么东西来,两人就干脆不问了,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跟在我身后跑。

人多的地方我不怕,可是回家有一段小路,我很害怕他们会跟进来。就在这时,隐隐约约的蛙鸣声自前方传来,突然想起叔叔们曾经说过,哪里有蛙叫,哪里就是我的家,哪里有蛙叫,就往哪里跑,哪里有蛙叫,他们就在哪里。我猛地转过头去,也不管有没有人就大声说,“我妈妈来了,在那里!”撒开腿,就往青蛙叫的方向边跑边喊,“妈妈,我回来,我回来了!”......

如今这件事情再想起来,已经没有什么了。或许那两个人是真的要带我回家,帮我去找我的母亲。可是在那个年龄,那种夜色里,独自行走的我还是很恐惧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对一个夜色中独自归来的5岁孩子来讲,那声声蛙吟,都仿佛是家门前的守卫者,都仿佛是母亲呼唤的声音,都仿佛是一只刚强有力,可以保护自己的臂膀。

因为蛙吟,心中不再害怕,因为蛙吟,双腿就有力量,因为蛙吟,就知道奔跑的方向......

‘请点击“播放”欣赏音乐

'’

=

相关文章关键词

《听取蛙声一片》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