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山行

山行

2013-10-23 15:17 作者:丰唇夜话 阅读量:30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小诗写的清新脱俗,可谓可圈可点。然个别字词尚需凝练,“鸡鸣的尽头是”,是字是否多余?本人认为此字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整个诗歌的意境,一个字,把整个视觉的想象,近于了白描,尽可以舍去。

山行,顾名思义,山中行走,以山行命名的诗歌,当然是山中行走的所见所感。唐代杜牧最为著名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此首唐诗,通过枫林、霜叶的意象告诉读者,这是深秋时节,最为妙处的白云人家,最富哲理的枫林霜叶,使其成为流传千古的诗句。

说这么多,不是为说这首古体,而是今人多从古代诗歌中,得到启示,获取灵感。今人林新荣先生,在1995年,创作了一首以《山行》为题的现代诗,当年林君时值25岁,诗句清新自然,视角独特,艺术美感强烈,似乎深得小杜之妙。不妨录于下,共同赏析一下。

山行

林新荣

四只蜻蜓的翅影通过阳光布置在

一块巨大的岩石上

寂静罩下来,丘壑边

劳作的农人坐在田埂上吸旱烟

鸡鸣的尽头是

又有一群黄花进入了南山

一首小诗,把山野的味道写的很浓厚,恰似夕阳下,一幅山野油画,且声、色、光、影、意俱全。蜻蜓,一词首先点明了季节,和最后的黄花相呼应,告诉读者这是春之末、夏之初,生机无限,正是远行踏青的好时节。“四只蜻蜓的翅影通过阳光布置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一下子就把山野之寂静的氛围渲染的很有深意,山野之静,通过四只蜻蜓的翅影来表现,通过阳光的布置来书写。阳光下,蜻蜓停在岩石上休憩,这样的静,被诗人通过自己的眼睛,幻化为阳光的布置,诗句动了起来,其意却更加静了起来。正如诗人野人先生所言:“视觉完成想象”,这样书写的意象,通过诗人独特的视觉,独特的意念,幻化出独特的语言,自然别具一格,自然清新灵动,自然具有生命力,自然能抓住人心。

“寂静罩下来,丘壑边/劳作的农人坐在田埂上吸旱烟”,诗人用写实的笔触,简笔勾勒出农人劳作后休憩的情景。“鸡鸣的尽头是/又有一群黄花进入了南山”,诗人却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深得杜牧“白云生处有人家”之妙,恰似“黄花入山鸡鸣家”。寂静罩下来,鸡鸣,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了。鸡鸣的尽头,这是一个写作手法的应用,声音何来尽头?诗人不是说,循着鸡鸣的声音寻去,看到什么什么,而是倒置听觉,把悠远、寂静更加深化。黄花满南山,画面虽灿烂浓烈,但不若一群黄花进入了南山,动感十足,意味更加浓郁,一群黄花,紧跟着鸡鸣,走进南山,也走进了农人家。整个视觉镜头,由蜻蜓的翅影,逐渐拉开放大,岩石、丘壑,更是循着鸡鸣,一路远去,一路拉长,直至黄花南山、山里人家。

小诗写的清新脱俗,可谓可圈可点。然个别字词尚需凝练,“鸡鸣的尽头是”,是字是否多余?本人认为此字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整个诗歌的意境,一个字,把整个视觉的想象,近于了白描,尽可以舍去。

整首诗歌语言流畅,把山中暮景搬上了画布,浸染了色彩,美则美矣。林君《山行》不失佳作,不过,既然提到了杜牧之《山行》,不得不有一个比较,似乎少了小杜“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刻。

个见,摩梭数日,不知当否,请教方家。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山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