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作曲家张丕基的接触
导读不管怎么说,虽然张丕基老师没有为我的歌词谱曲,但通过他我能够参加歌曲创作学习班,结识那么多的业余作者,对自己创作水平的提高有不少的帮助;通过那次我也学会了填词。
一曲《乡恋》成就了李谷一,也招致了不少的争议。不过李谷一从这以后越来越有名了,成为全国著名的歌唱家。我由于这首《乡恋》而喜欢和欣赏歌曲的作者,那时侯他已经是全国著名的作曲家了,与施光南和王酩是同辈的作曲家。
由于喜欢歌词创作的缘故,我通过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制片主任认识了作曲家张丕基老师。那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亚运会将在我们国家举办,这之前要征集很多的亚运歌曲,而我那个时候创作了不少亚运歌词,当然也有其他类型的歌词,我拿着自己创作的很多歌词找到了张老师家,当时他正忙于创作亚运歌曲,看到的案头上放着很多词作家写的歌词,有乔羽乔老爷的,有任卫新的(广播艺术团的作词),还有不少词作家的歌词,都等着张老师谱曲呢!我看了这些歌词,没有特别的印象,只是觉得人家的字写得不错。
我把自己写的一大漯落歌词稿子拿给张老师看,张老师说:有的歌词写得不错,很有音乐感,适合谱曲。又说:我对歌词其实要求并不高,只要有音乐感、节奏感就可以了。好的歌词也不见得就能够谱出好的歌曲。一会儿又说:你的字不好看,要好好练练。
我心说呢,您是看歌词?还是看字写得好坏?张老师说:把歌词放我这儿吧,我好好看看。
告别了张老师过了几天,电视剧中心的制片主任辛叔叔(他住在我岳母家的楼上)告诉我:你的歌词写得不错,张丕基说要准备谱曲呢!辛叔叔是一个很热情的长辈,他喜欢有追求的年轻人,对我帮助不少,他的一些朋友象作曲家王立平、许镜清,他都跟他们打了招呼,也把他们的电话留给了我,说:有事你可以找他们。
又过了一段时间,辛叔叔告诉我:张丕基说歌词不错,是想给你的歌词谱曲的,但是考虑谱了曲没有人演唱也是白搭。这件事情就这样搁置下来了。但我也明白了:一个业余作者的创作路是艰难的,圈子外的人想进到圈子里面来是十分困难的。虽然我当时的歌词写得不错,甚至超过了很多专业词作家的作品。我想象张老师这样功成名就的著名作曲家大概创作的激情也就这样了,不会再写什么,特别是对一个无名作者的歌词不会那么太在意吧?如果是著名的歌词作家的歌词,他怎么也要顾其面子的吧,不谱曲是绝对不行的。当然能够打算为我的歌词谱曲,一是因为辛叔叔的缘故,二是歌词本身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不是那种写得相当糟糕的东西,而是东西本身很不错。我对写作是充满信心的,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在这方面我始终是有自信的。在写作方面我写什么都相当投入,写什么都象那么回事儿;我不会拿糟糕的东西去糊弄别人,更何况是文艺界著名的人士呢!那样资深的作曲家呢?
九一年三月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市歌曲创作学习班,我与北京市工人文化宫并没有什么关系,我当时有些奇怪:是谁举荐我参加这个学习班的呢?后来我想到了是张丕基老师。这次歌曲创作学习班的授课老师都是我国音乐文学界著名的人物,有作曲家生茂、王酩、张丕基、马金星等。在学习班里我结识了不少有创作实力的朋友,我的不少歌词都得到这些业余作者的喜爱和肯定,先后为我的歌词谱曲,有的旋律还相当不错很好听。我写作歌词的类型比较多,有通俗的,有美声的,也有民族的。歌词创作不是死的,什么唱法的就要写什么形式的歌词,这是有区别的。
不管怎么说,虽然张丕基老师没有为我的歌词谱曲,但通过他我能够参加歌曲创作学习班,结识那么多的业余作者,对自己创作水平的提高有不少的帮助;通过那次我也学会了填词。我是十分感谢张老师的,真的感谢。虽然我没有走上专业的音乐文学创作道路,但我歌词创作水平的提高是与张老师分不开的。他给了信心。
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