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与碑的随想录
''''
''
墓与碑的随想录
作 者:禅 雨
编 辑:好相处
每年的清明和冬至这两个节令,是人们走出家门,走进大山、田野、荒丘、去祭拜祖坟的日子。在乡下,清明冬至时节的前几天,就远远近近狼烟四起,鞭炮轰呜,纸钱飘摇。到处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同时可以看到有的人在为祖先或亡故的亲属造墓立碑。
我的儿子在冬至前几天打来电话,问老爸回不回老家去祭祖,如不能去他就一人回去。我因腿疾行动困难,就让他一人回老家去做冬至。第三天儿子又打来电话说,他在山上发现伯祖父母的坟墓,因没有墓碑已很难辨认,并说要在明年的清明节回去为伯祖父母的坟墓立个碑。
儿子的话使我震惊,使我感慨万端,又使我惭愧不已。我的伯父母已经地下沉睡了近半个世纪,如果地下有知也该感慨万端吧。我在幼年时曾经过继在伯父名下,为伯父立碑的事,理应由我义不容辞的去完成。但几十年来一瞬间,我已进入花甲之年尚未能做好这件事。现在由我的儿子提出来并说要去完成这件事,我不知是该感到欣慰还是该感到自责。
早在我未曾病残前的清明时节回老家祭拜祖坟时,就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除了父母的坟墓是九十年代下葬的,其他都是六十年代以前的坟墓,有的在乡村水利兴修、荒山改造、土地划拨等变迁中,不是种上了庄稼就是栽上了绿化树木,地貌的改变确使有的祖坟已很难辨认。那时我就酝酿过要为没有墓碑的祖坟立碑的事,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付诸实施。
二千年时,我偶然读到吴冠中先生的一篇文章中说的一句话:“根总扎在这大地上,要细辨其发芽的角落,何苦呢!”细细一品味,就觉得很有道理。此后我不断地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生者纪念死者,后人纪念先人,唯重于墓与碑吗?继承民族传统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改革潮流,已经在冲击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但留方寸地,留于子孙耕”的呼声响彻在山间田野,木葬让位于火葬已顺理成章。人们已开始觉醒,喂养子孙的延续与发展,不是墓与碑,而是精神与文化。
继承是不能割断历史的。历史已经形成的墓碑文化也不容忽视。
树碑立传,自古延续至今,渊远流长,碑因文而立,文因碑而存,其种类繁多,概而言之无非六大类:一是功德碑,这是为死人也为活人歌功颂德的。二是庙碑,无非宗教神灵与寺庙家庙。三是纪念碑,为记载伟大人物、英雄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四是记事碑,较为广泛的涉及各行各业,如建筑名胜古迹、天灾人祸、文人雅集、国际交往等。五是诗碑,纯为文化景观。六是墓碑,这才是一座特殊的文化宝库,又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的一种文化情结与亲情互存。
墓碑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经常研究利用的课题之一。文学艺术家以墓碑文章传世的作品就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历史上碑以文名的如隋楷《龙华碑》(全称《奉为高祖文皇帝敬造龙华碑》)是我国书法史上隋楷演变为唐楷这一过渡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继《龙藏寺碑》以后的一个高峰。晋代王羲之写的《孝女曹娥碑》、唐代颜真卿写的《颜家庙碑》、元代赵孟俯()写的《太平兴国禅寺碑》、《卫淑媛墓志》,以及洛阳北邙山出土的大批北魏墓碑,为后世留下了珍贵魏碑体等都是中国古代墨宝极品。至于唐代韩愈写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王安石写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明代张溥写的《五人墓碑》都成了千古名文了。
墓碑的豪华与简朴是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与穷富的区别。普通平民百姓的墓碑除了死者的姓名就是立碑人的姓名而已。达官贵人就不同了,除了言过其实的颂词,还有特殊的豪华装饰。皇帝老儿的奢侈是不在墓碑之列了。汉代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个大文豪,也是个有名的碑文大师。他一生写了大量的碑文,除了一个《郭泰碑》名符其实外,其他大多数是吹牛拍马、阿谀奉承之溢辞,还是女皇帝武则天聪明,她的一生坎坷与辉煌只留下一个“无字碑”。她懂得,流芳千古的还是历史的记录。
墓碑与我们每个人又有不解之缘。从孩提年少到白发苍苍,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谁无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死亡离不开人类,坟墓就离不开人类。活着的人类都是祖先所赐予的。传统习惯祭典祖先,除了感恩图报的情结,也蕴含着祈求老祖宗在地下现灵,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为先人造墓立碑是传统美德似乎不容否认,也不尽然。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地球生态的变迁,已经长眠于地下的祖先,将要陆陆续续成为长眠于地下的祖先们,是否开始用冷竣的目光警告活在世上的人们:不要在死者的墓与碑上耗费精力了。还是乘活着的时候,在社会实践中为国家为人民做点贡献文章罢。我想,我在若干年后晋升为祖先时候,首先对子孙们就应该这样说。
我已经老了,这个地球也已经“老了”。它比人类经历的沧桑要多。它的伤痕,它的痛苦比人类要多。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换来的是百孔千疮,身心憔悴,它那美丽的肌肤却让“牛皮癣”夺去迷人的光彩。我们在珍惜自身生命的时候,是否该考虑首先要珍惜和关爱它的生命。只有它永葆青春健康,美丽清净,人类才有生命的活力与健康友爱,才有温馨与欢乐。我们在走向“极乐世界”时就是回到它的怀抱中。为这温馨的永久的欢乐,让墓与碑走出“牛皮癣”,让墓与碑走进陵园走进文化景观,这是地球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呵!
2010-07-2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