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绝世苏绣女红来

绝世苏绣女红来

2013-10-25 18:54 作者:沪上人家 阅读量:36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在罗伯特的推荐下采用乱针绣的苏绣从工艺品变为艺术品,更好的发挥了其价值,使苏绣更具时代的新生命力。作为苏州三绝的苏绣,在一代代刺绣艺人的追求下发射出更加辉煌的生命力。

在上海南京路上的大光明电影院边,有一家很有名的美术工艺品商店。此时一些外国友人在导游小姐的陪同下,正在苏绣柜台前选购工艺品。那一幅《双猫图》的双面绣苏绣让外国友人看得发呆。你看,那猫眼睛圆睁蓝绿色的眼珠,活灵活现、炯炯有神,似乎在滴溜溜地望着你呢。细细的胡子,根根清晰,舒展。那猫体态轻盈,刻画的活灵活现,纤毫毕露,栩栩如生。那逼真的神态仿佛,“呜喵”一声从绣品里跳出来一般。把那外宾看得如醉如痴,爱不释手。连连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KO,KO!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逼真优美的刺绣。这只小白猫快要跑出来了,真绝妙!”......这一切要归功于苏州刺绣精美的双面绣来。那些苏州姑娘的女红真是十分的了得,世界上的任何风景、人物、花鸟禽兽等等都能在她们的绣品中得到神奇的传神。那绣品精妙绝伦到如此的毕真地步,不得不令人敬佩。于是外国友人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在参观苏绣研究所时,看着那绣女们纤细的玉指,又看看绣品,怀疑手指里是否暗藏着机关技巧,还是有着神灵的暗助。等到导游小姐帮助他们参观苏门画派四大家和园林,太湖风景后,才明白那机关技巧和神灵,是有着深厚文化物质底蕴和绣女们执着的艺术追求精神组成的。竟佩服的五体投地、迷倒沉醉......

苏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聪慧智巧的苏州姑娘,在闺房中吟诗作画之余,想到把这画品描摹到衣袖上去,然后用五色丝线把那画品绣在衣服上、被子上,枕头上,裙子上等等来打扮自己,美化生活。那衣服上绣上了各种花鸟图案后增加了衣服的美感、光艳,穿着起来使自己更加妩媚秀丽,更加婉约婀娜。那云鬓玉簪,绣衣榴裙,配衬着青春娇艳的脸蛋,身段袅袅走起路来环佩玲珑叮铛,就好像是“九天仙女下凡来。”那样轻灵飘逸,婀娜多姿。看的那郎君和士大夫们,眼热心跳,啧啧称奇不已。便拿来作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于是乎苏绣便在吴地流传开来,作为闺房女红的必修课。吴地的姑娘从七八岁起就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姑嫂间互相切磋技艺,这样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我在苏州吴中区的长桥镇蠡墅的越湖路边的开发区工作时,在附近的村里常常看到老少绣女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呢。还有我们的文友聪明的二丫山兰也很会描凤绣花呢。就连她们的白发苍苍的好婆,也身材硬朗,眼不花耳不聋,还会描凤绣花,这刺绣还能养身修心哩!苏绣在汉代之前叫“纹绣”。即“衣纹绣”。到了三国东吴时吴国的官员“妻妾衣服,悉皆锦绣”令那些曹魏刘蜀的官员,羡慕不已。尤其是吴郡(今苏州)的那位赵姓姑娘,生的脸如桃花身如烟柳,有临动举舞之感。那芊芊玉指,琴棋书画无处不会,如同我们的文友花儿那样也是个聪明绝世的才情女。在绣衣的同时还在薄如蝉羽般透明丝品上,绣上仕女、花鸟,再用红木框起来,摆放在案头,作为画屏挂在墙上,还用来做绣花手帕送给那情郎。那赵姑娘是吴国丞相赵达的妹妹。她首创了“画绣”,把刺绣这门艺术从实用性走向工艺品,为发展苏绣作出了贡献。也为苏绣开创了新的发展路子......

到了唐代崇尚奢华的唐宫,皇后丽妃,公主佳人,更是深爱在衣裙上描凤绣花,来美艳自己。那唐中宗的爱女,安乐公主,竟在那条榴裙上,绣上了无数的花卉鸟兽,绣得图案活灵活现,很有立体感,和鲜活感。色彩斑斓,精美无比。无论从正面看,还是反面看,在阳光下看,还是暗处看,金丝银线,珍珠玛瑙,夜明珠玑,闪闪发光。颜色千变万化,光彩夺目,美轮美奂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此有多少吴地的绣娘在宫中暗耗着青春岁月。可见苏绣的艺术魅力了,看得令人拍案叫绝人......

正真是:唐皇宠女爱丽风榴裙苏绣描艳容

鸾凤艳花恰恰来一朝炫耀后庭宫

画绣的开创,把苏绣的欣赏价值提高到艺术的高度上来,揭开了苏绣艺术价值的内涵性,开启了艺术绣得序幕。三国的吴国丞相赵达的妹妹功不可没。到了明代画绣艺术到达了创作的高峰。苏绣已有“精细雅致”之说。绣品的针法有平绣、打籽秀、彩锦绣、精微绣、双面绣等30多种,后来又开创了仿真绣、乱针绣等等50多种绣法。其中以双面绣最富有苏绣的艺术特征,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

苏绣和湘绣、蜀绣、粤绣,同为我国的四大名绣。苏绣按其实用性分为被面、服装、床罩等绣品。艺术观赏品有挂屏、围屏等。吴地有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传统习俗。明末清初,木渎艺人沈寿首创“仿真绣”。其作品《意大利皇后像》和《耶稣像》绣出了人物逼真的神情。荣获了世界最高卓绝奖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大奖,被誉为“绣圣”。她的绣品其针法细腻,活泼,色彩逼真,深动,造型优美。用线纤细。像一只猫眼用的绣线时竟把一根头发粗细的线劈成48股线来刺绣可见其仿真绣的眼力和艺术功力了。一幅画品成为绣品要经过读画,理解切透原作的精神之神韵来进行在创作,那配色有2000多种以上可见其色彩的层次变化之丰富。一幅作品有时要修上二三年呢,那精细的绣工可用“十年磨一剑”来赞誉她们对刺绣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的精神。一个新手到成熟没有十多年功夫的磨练是不行的。对绣品真可谓是呕心沥血。她们绣出的作品构图工整,先练,主题突出。把绣品的对象绣得如此鬼斧神工真可谓能和天工比高低。许多绣女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琴棋书画具会。有些画品本身就出于“吴门书画家”之手。苏州刺绣研究所的手工双面绣《金鱼》和《长毛猫》《白孔雀》被外国友人称为|“绝世珍宝”。1984年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和1986年春保加利亚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当代画家吴冠中参观苏绣后提出要创新,后来苏绣艺人实现了他的愿望。

解放前震泽女校的杨守玉把西洋画的艺术光韵与苏绣相结合创造出“乱针绣”使得苏绣更具表现力。更具有现代画的光韵的灵气和动感,色彩更有着音韵传神的质的流韵。使绣品更具有鲜明的生命力。提升了绣品的写意内涵。美国著名的摄影家罗伯特,参观了苏绣研究所的绣品后,被这东方刺绣艺术的魁宝所震慑。沉浸在苏绣艺术的魅力中。称苏绣为“绝世佳品”。提出用他的摄影作品来刺绣。使得那山水风景的灵气跃然上绣品里。乱针绣把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动静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把罗伯特的摄影作品意念,在这长长短短的乱针绣里结合的那样完美,还具有摄影作品不具有的,苏绣特有的那种灵气感。把罗伯特激动地不知如何是好。李政道博士看了苏绣后啧啧称赞,特意把氢核子对撞的情景用苏绣来表现十分到位,让他高兴不已。

在罗伯特的推荐下采用乱针绣的苏绣从工艺品变为艺术品,更好的发挥了其价值,使苏绣更具时代的新生命力。作为苏州三绝的苏绣,在一代代刺绣艺人的追求下发射出更加辉煌的生命力。

苏绣艺术从开始的摩仿到写真再到神韵到现今的写意(乱针绣)这几个阶段的发展,从实用品到工艺品,再到现在的艺术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真是苏绣艺人一代代孜孜不倦追求不息精神的体现。

哦,这绝世苏绣从这女红中来......

2010年7月29日下午五时草写于上海西郊龙柏家中。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绝世苏绣女红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