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说起水

说起水

2013-10-22 06:18 作者:赵春华 阅读量:29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说起水,我真羡慕在故乡的日子,而现在水已经成为稀罕物了,到了山里要找到一眼山泉那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搞不好还是要自己带水喝的。

说起水,我就想到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的故乡。我的故乡在北京近郊,离颐和园三十多华里,离天安门不过七十华里。那里是半山区,但水源充足,现在却成了缺水的地方。村子里的很多水井早就干涸了,山上的很多山泉早就消失了,村边的河沟早就没有了,大片的稻田早就变成旱田了。

在我小的时候,那是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年夏天,天津、河北保定等地下大雨发大水,我们家院子里的水井都满了,往外溢水;我在井边玩,用小水罐舀水,井水很清很甜。记得村子里很多人都来我们家挑水,要不我们家和我们家附近就要发大河了。

村子东边是一马平川,是大片的稻田,稻田里都往出冒水,我们管冒水的地方叫“洋井”,有“洋井”的不敢去,很容易陷下去。稻田里有很多的鱼,一指长的鲫鱼多得是,青蛙也多得是。村子旁边有一条人工开挖的河沟,那里也有鱼,曾经和小伙伴一起到河里摸鱼,水到膝盖那么深,二三两重的鲫鱼也不少,回家让母亲做鲫鱼汤很香呢!

困难时期没有粮食吃,叔叔就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到村边河沟挖了一大口筐泥鳅,然后用大铁锅煮熟了吃,那时候河里有鱼但人们却不吃,吃泥鳅的人更少,现在想吃泥鳅都吃不到,这样的美味人们不知道享受,却都吃糠咽菜,想来也是愚昧。

村子的西面是山,那是燕山余脉,从小就天天上山,刨药材、割青草、打山柴,出去整整一天也不用自带水,山上山泉很多,山沟里都流淌着山泉水,走到哪儿都有水喝,渴了就趴在地上喝,哪里渴得着我们呢?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那是暑假,我到山上割青草,加上是雨季,山坡上到处都冒水,只要脚一踩下去就出水,到处是泉眼呢!雨过后山上到处是草蘑、松蘑,新鲜得很!

村子南面的河滩那时候水流不断,从每年的五月一直流到十月,都是山上下来的水,清澈得很。村子北后街也是河滩,从街上走过要淌水,也是从每年五月一直流到十月呢!

如果说我们这里水多还不算什么,我姑姑家离我们村十几里路,在我们村东北部,那里都是平原,都是稻田,地势比我们低一些,家家的院子里都有压水机,挖个一米深就出水,自己安上压水机就解决了吃水问题。姑姑家旁边就是大水坑,水很深,表弟跟我年纪差不多,喜欢在河里摸鱼,每年暑假都到大水坑里摸鱼,摸的都是一尺多长的黑鱼棒子,一到暑假就骑着车子送给我们,母亲总是用它来喂家里养的猫。现在姑姑家旁边的大水坑也早就干涸了,更不用说有鱼了。现在院子里压水机也没有了,已经打不上水了。

说起水,我真羡慕在故乡的日子,而现在水已经成为稀罕物了,到了山里要找到一眼山泉那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搞不好还是要自己带水喝的。那时候炎热的夏天,上山一整天,走二三十里的山路,不愁没有水喝,走不远就有山泉,山沟里到处都流淌着山泉水,时刻都听到哗哗的水声撞击着山石,甚至连说话声都被压下去,不管你怎样大声说话,都很难听到你在说什么,只听到山水的声音,好壮观的、水的交响乐啊!

是啊,如今北京的地下水位在逐年下降,村里很多家的院子都有水井,但所有的水井已经干涸三十年了,已经找不到一口有水的井了,故乡的水井甚至早就被人们遗忘了,井台、辘轳、水槽还有多少人记得呢?三十多岁以下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没有水井的印象和概念,这也就不足为怪了。

水啊,我记忆中的故乡的水,幸福的水呀!如今距离我是那样遥远,那样遥远……

2010-4-3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说起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