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千古一叹――野人诗作《天籁的空白》赏析

千古一叹――野人诗作《天籁的空白》赏析

2013-10-22 06:14 作者:张长龙 阅读量:44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野人诗作,短诗为上!诗短小,但气势恢宏,寓意深刻,意象不凡,充满哲思。一首《天籁的空白》用寥寥数语,用足以跨越千年甚至更为久远的语言,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出惊天一叹!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关于诗人或诗作的论述不胜枚举,我独欣赏鲁迅先生之说,“诗人者,撄人心者也”。北大钱理群教授则进一步予以阐述,“我不否定让人赏心悦目的文学,但呼唤能够撄人心即搅动人的灵魂的文学;我不否定增人智慧的学术,但更呼唤能够搅动人的灵魂的学术”。

之所以欣赏,在于心有戚戚焉,从两位先生的论述中,我更清晰地看清了野人诗歌的价值,更进一步地感受到这样“撄人心”的诗人和诗作带给我的力量和震撼。

野人诗歌,当代诗坛上一股强劲的新风,之所以能涤荡诗坛,浅的说,诗人的炼字炼意,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思维和独特的意象,更深层次,就是能够“撄人心”,能够搅动读者的灵魂,催人思考,其境界之妙,独步当今诗坛。

野人诗作,短诗为上!诗短小,但气势恢宏,寓意深刻,意象不凡,充满哲思。一首《天籁的空白》,也不过寥寥21个字而已,却有众多的出人意料,天籁的空白、语言失去年龄、河水立着、渡口独卧,这些似乎不通或险峭的诗句中,却内涵深刻、发人深思。原文如下:

野人作品天籁的空白

谁的叹嘘/令语言失去年龄/剔除中/河水立着//渡口独卧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唐*刘禹锡《武陵北亭记》:“林风天籁,与金奏合”,就是指的这个意思;清*方文《宋遗民咏·吴子昭雯》:“尤喜诗与歌,声出似天籁”,则加以引申,天籁指为美好、美妙之音;瞿秋白《荒漠里》:“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说这位革命家能听到什么?不若说他能体会到、领悟到什么。不知能否这样认知,天籁是人从心底里感知的声音,恰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不是听觉所能捕获到的,听觉所能捕获到的声音,距离天籁的层次,或许有一定距离。正如此,天籁才会有空白!因为天籁对于听觉就是空白,它只属于人的意念、思维和心灵。

语言何以失去年龄?是因为语言跨越了千古,依然生命力旺盛,失去年龄的语言是永恒的语言;河水何以立着?波涛汹涌,巨浪滔天,一个“立”字见功夫;渡口何以独卧?渡口孤零零地,诗人孤零零地,渡口独卧?诗人独卧?

是谁用足以跨越千年甚至更为久远的语言,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出惊天一叹!大河奔涌,大浪淘沙,虽历经千年而不衰,而这千古一叹,融入滚滚洪流,依然在回荡。诗人独卧渡口,从汹涌的浪涛中,撷取一片千年的浪花,聆听这回荡的千古一叹,他试图沟通什么?他试图追寻什么?

诗人发出了谁的叹嘘的疑问,我在想,这是什么样的叹嘘呢?诗人从奔涌的长河里,谛听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何以被诗人冠以天籁?是屈子的向天一问?还是孔夫子的人生喟叹“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还是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感叹?或许还有其它的叹嘘,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生!只有对于人生的叹嘘,才是永恒的话题,才能使语言失去年龄,堪称天籁!

一首短诗,用寥寥数语,写千古一叹,古之未闻。这听不见的千古一叹,却实实在在地搅动了我的心!

蝶恋花

相关文章关键词

《千古一叹――野人诗作《天籁的空白》赏析》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