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破鞋
导读我还不至于到了一双好鞋都不具备的程度。新的皮鞋几双躺在厨柜里未敢去惊动它。“破鞋”除去它的名声不好听,实是常人所说“破锣破鼓好救月”啊!
穿着“破鞋”想望“千层底”
有文友进了我的书房,见床下到处都是“破鞋”,没有一双正规象样的好鞋,开玩笑说,你怎么尽与“破鞋”打交道?听来很不舒服也很气怒,不是气怒文友,而是气怒我的“脚”,我的脚把一双双皮鞋、胶底鞋、塑料鞋都穿透了,穿烂了,有的大一个洞小一个洞。套上脚五兄弟直叫唤:冷!痛!
我还不至于到了一双好鞋都不具备的程度。新的皮鞋几双躺在厨柜里未敢去惊动它。“破鞋”除去它的名声不好听,实是常人所说“破锣破鼓好救月”啊!一双双“破鞋”其实还都是大半新的,有的才上脚不久的,瞬息就成了“破鞋”,实在不忍心舍弃了它!这不能全怪鞋商的制作伪劣,该因我这双凶狠的脚,无情的践踏无情的残害鞋的某一个部分,鞋不堪高度局部磨擦,就让这一部分“先破起来”。
踏着“破鞋”,蹒跚书室,任残肢拖动,就无所顾忌鞋的保养,甚至残忍地对鞋说,反正废物利用,把你拖到五马分尸拉倒!踏着“破鞋”,就深深怀念起那久别了的“千层底”布鞋。
“千层底”的布鞋。那千针万线,饱含着慈母心血与情爱的布底鞋何时不见了。代之充斥市场的胶底鞋、皮革鞋、塑料鞋,让人穿着骂着,穿着想着,穿着也叹着。还是老布鞋好,还是布底鞋扎实,还是布底鞋耐穿。我忽然就想到:
当年革命根据地乡亲们送红军,送子参军,一双双老布鞋寄托了多少军民鱼水情?
那年我远行,母亲在我的挎包里塞上一双“千层底”的老布鞋,千里驰骋,七年后仍把这双老布鞋带在身边……
老布鞋啊老布鞋,针针线线,纳成的老布鞋,底穿通了鞋帮还是好的。老布鞋养人养脚。
“千层底”的布鞋,那是慈爱的泪滴,透过千层雾,凿洞穿针,把母亲的心,深入生活的底部,温暖了儿子的脚,是母亲的一颗心承载着儿子走向远方的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不能没有鞋。有鞋的脚才能闯荡世界,无鞋的脚寸步难行。
无论天南地北,无论春夏秋冬,大概没有人不穿鞋子走路的。有人说,贵族不穿鞋子穿靴子。
顾名思义,鞋子是皮革与土地的关系。从古代战争演化而来,战俘成了奴隶,让他们穿上鞋子好做活。据史料载:“古称鞋为趿(音洒)或履。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3000多年前的《周易》已有履字。《诗经》上“纠纠葛屦,以屦霜”里的“屦”,就是一种比较简陋的用麻、葛编成的鞋。皮绚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被宠涓敲碎了悉盖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绚。孙膑就穿着这种皮绚乘车指挥作战,打败庞涓。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双2000余年前的皮绚。
鞋字从革从圭,皮革与土地亲近,这是说穿上鞋子的脚是行走在大地上。异体字从革从奚,不得其解。有望学者指点。字库里没有这个字,奚在古代有奴隶的意思,也是一种少数民族,北方多游牧民族与少数民族,且气候比南方寒冷,他们骑马爱穿高统靴,是为便于行动防范和保护脚的安全。因之高靴并不是贵族的专利。南方温热,水面众多,不穿鞋也能劳动,但鞋不能不穿。只是没有必要穿皮革来防护脚。穿高统皮靴更是不合时宜了。南方人大多数还是喜欢穿平底的布鞋。虽然市场上已不多见,代之让消费者争相比攀的是机制加工的各类皮革、皮塑鞋。
如今年夏季流行的女性鞋类就有:韩国的炫彩凉鞋、带绑腿的坡跟鞋、个性帆布运动鞋、与晚礼服搭配的高跟鞋,尤其是经典时尚的花色露趾凉鞋、俏丽可爱的嫩粉凉鞋、银色款式女鞋等,争奇斗艳,让消费者目不暇接。相对男性鞋类就少了花色品种。但价格并不比女式鞋便宜。做鞋子从平民户家逐渐转移到了专业生产者的作坊和工厂里,那里一批批运到市场上出售的各类各式各样的鞋子,繁荣了市场,方便了民众,但也难以避免地出现多少遗憾和悲哀。价格的惊心动魄使草根层望而生畏。一万多元的皮鞋平民视为天方夜潭,别说买不买的起了。也只有聂卫平在韩国一咬牙就买下了,但他说是为了国格忍痛放血的。
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鞋子的好坏贵贱,是民众切身体会其至有切肤之痛。生活中处处有不尽人意事,唯鞋子的痛痒不仅关乎脚的苦与乐,更关乎人的行动举止得失。对于市场上销售的鞋子,对于象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些名牌运动鞋,以及鞋子的供货渠道、鞋子的质材来源,品牌的真伪,标实与价值,我不是专业人士,连起码的知识也不懂。据说福建省是世界鞋子的故乡。很多名牌鞋子是从这里批量生产流向市场的。国内市场上千元上万元的鞋子已经并不少见了。而很多伪劣差次商品鞋在大街小巷招摇过市,让平民走进无奈,走进陷阱,走进愤怒。刚买的鞋子只穿三五天断裂嘣脱炸线等,让人哭笑不得。所以有人说,三天一双鞋,五天打赤脚。“破鞋”就应运而生了。
穿着“破鞋”,想为“破鞋”说几句
关于“破鞋”之说。鞋子与女人相关古来多有非议诽闻,尤以“破鞋”论,众说纷纭。“破鞋”长期以来,不知它怎么沦落为侮辱性的脏话。当然矛头直指女性,泛指作风不正派,不守礼教规矩的女人。据说旧北京八大胡同有那些出卖肉体者,在门前挂有一只绣花鞋,时间久了,日晒风吹,绣花鞋就成了破鞋。另有传说,旧时城市中有下等妓女红颜退生意淡,只好去矿区林区寻汉子,崎岖路磨破了缎面绣花鞋。诚然这是男权对女性的岐视。又有后来的不“贞女”改了嫁,二婚也称“破鞋”。那社会,男人风流是潇洒,女人出轨是破鞋。
时代不同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正在经受严峻的现实挑战。虽然“破鞋论”仍喋喋不休。就此百度了一下:“破鞋”的相关页码为134000,而那些“现代词汇”则远远高出一位数字:“婚外情”为1390000,“二奶”是1910000,至于“一夜情”则达到3410000,超级关键词是“情人”达14000000。其次,“破鞋”开始为人们同情和接受了。
过去称“破鞋”对婚姻和家庭伦理是侵害,时下无非是“婚外恋”,在爱情的大旗下,一切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甚至气宇轩昂。为潘金莲翻案,为二奶诉苦,为“中国式离婚”辩护,而“破鞋”之论,早已淡若轻云,不屑一顾了。有网友称:谁再提“破鞋”非但不合时宜,也不能与时俱进的SB。微软都XP了,你还提PX,脑子进了水?
有人考证破鞋的来历说是源于《水浒》里人们对阎婆惜的谐音。实在不敢苟同是否施耐庵的用意。香港人的“插一脚”“插一腿”“有一腿”与“破鞋”有关吗?有待见教呢。
纵览破鞋一词,实指婚前有性关系,婚后出轨或放荡,均称破鞋,而虚指则用来骂人。
中国文化中涉及性的语汇众多,说鞋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另有说井与锁等),而“破鞋”则指女人性关系的混乱。鞋是中国文化中最古老的生活器物之一。《郑人买履》的寓言,家喻户晓。时下国人又创造了多少丰富的新语汇,仅“公共汽车”(成了鞋的代名词)一说可见一斑。红杏出墙婚外情,专指女性不能容忍,而男性从封建社会一路走来,性道德就较之女性宽松,从妻妾成群到包养二奶三奶,非婚同居等,法律无言沉默,与论给了多少谴责?这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却遍地开花。无人去抨击,唯对“破鞋”津津乐道,其本身也难免成了“破鞋”的嫌疑了。
我穿着“破鞋”聆听鞋对生命的解释
有一天打电话,对方的彩铃放了一首歌:哎呀俺的天儿,破鞋漏脚尖儿,老师让俺交学费,俺说等两天儿,有钱买小鞭儿呀,一放一杆烟儿,气得俺的老师眼泪含眼圈儿……
穿着“破鞋”,听了笑不出来。我隐忍着脚的抗议,不能不为“破鞋”说几句,但更不能聆听委屈在“破鞋”里露着脚尖儿的申诉。我现在只能穿“破鞋”,但我实在是想穿那“千层底”的老布鞋。我想有一双拖不烂的鞋。于是“破鞋”让我认识自己,让我去追忆那很远很远的昔日,我是不是遗忘了自己?因我总是追溯不到我的忏悔。
怀念“千层底”,追念慈母恩。幻觉里歌声如泣。鞋留下母亲的心声。对鞋我怀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与敬意,那是母亲留给我的生命解释……
2010-08-08-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