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花花草草
夏天,是各种花草繁荣的季节。七月,盛夏的繁华演绎了一场季节的高潮,演绎了一场花草本身的高潮。满眼满眼的绿,在我眼前晃动……
(一)家花
放假在家,作息时间全乱了,跟着倒霉的就是阳台上的那些花。我自己整天吃了睡睡了吃,过猪一般的日子,竟然忘了还有一些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的植物需要我照顾,需要我去浇灌。
那天,透过窗户,看到原来郁郁葱葱的翠竹都变成了枯黄色,有几支还象老人那样弯下了腰,我忽然想起来,已经有N天没有给它们浇水了——至于这N是多少,我肯定是记不起来的。可怜的翠竹啊,原本饱满的茎瘦成了干瘪,有许多都枯死了。吊兰也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玉树和芦荟倒是好一点,不愧是沙漠生类植物,它们的叶子储存的水分能够维持一些时日。因此,倒也不在乎我多少天没浇水。只是,比以前缺少了光泽,显得灰头土脸的。前段时间天天开花的兰草,现在也不开花了,只有一些类似草的叶子垂在花盆边缘,似乎是在苟延残喘。一次次穿梭在厨房和阳台之间,不知道用了多少水,才让这些干涸的土饱涨起来。
第二天早晨,再看我那些可怜的花花。哇!竟然直起腰了!兰草挺直了身子,极像是亭亭玉立的少女。吊兰的叶子也显出活泼的状态,不象昨天那样半死不活的了。翠竹的茎在吸足了水份之后,重新饱满饱涨起来,只是弯下腰的那些已经不可能再恢复原状了,看来只有剪掉了。而多肉的玉树和芦荟,倒也没有显出特别的变化,除了花盆里的土在水的浸泡下松软了一些。
(二)我的养花经历
有人说,喜欢养花的人是充满了生活情趣的人。我喜欢花,但不太爱养花,可能跟生性懒惰有关吧。母亲以前养了很多花,我搬家的时候,她送了我一些。于是,我的阳台上充满了花的气息。夜来香,四季海棠,文竹,雪爪莲等等。有段时间,邻居都来我这里嫁接或获取花枝,还不断有人向我请教养花的知识。我哪懂什么养花知识啊,只好把从老妈那里道听途说的星星点点的经验趸出去。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的花相继死亡,只剩下一些不开花的草类植物。有位邻居说,是楼层的原因,一楼阳光不充分,不适合开花的植物生长。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牵强,但最终的结果是,空花盆越来越多,剩下的那些草类花卉,如吊兰,倒是一年比一年疯长。
说起来,这吊兰应该是我的花中最年长的了。它还是母亲当年送给我的,已经有十三四年的历史了。最旺盛的时期,每年都要摘取一些它滋生的叶子送人。现在这种花好像已经没人稀罕了,我也不再让它滋叉,经常把它长出的长长的茎剪掉,只保留自身的绿色就可以了。
其次,就该是这盆直径近一米的玉树了。它也是母亲当年送给我的,只是中途被虫蛀了,死过一次,现在这棵,是从死去的那棵上掰下来的一支,算起来也有十来年的历史了吧。这玉树跟着我,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日子。女儿喝了好几年的鲜牛奶,每次喝完之后,我都把带有奶渍的洗碗水、洗锅水用来浇花。这也是母亲教给我的养花的经验。那些日子,玉树厚厚的叶子乌黑发亮,真的像是要流出墨绿色的汁水似的。
接下来就是现在唯一开花的兰草了。当初,从别人手里接过这花,或多或少地有点附庸风雅的意思。书上不是说了吗,兰花是四君子之一,我这个准知识分子养盆兰花,是不是也会显得高雅一点呢?几年下来,兰花带给我的惊喜,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含义。也许是家里唯一一盆开花植物的原因吧,我对它照顾有加。每次浇水都是它在先,别的在后。还特意把它放在窗台上,保证在开花的第一时间我能看到。而它,也没有辜负我的厚望,每年夏天,都会如期开花。有时一朵独开,有时几朵并开。粉红色的六瓣,未开时含羞,开满时奔放、热烈。不论是花蕾期还是开花期,都袅袅婷婷的,和荷花有一比。
喜欢竹子,只可惜生在北方,因此,养了一盆翠竹,以慰相思竹林之苦。只是,生在在南方的翠竹养起来有点麻烦,要经常记得浇水,否则,就会枯萎。加之我记性不好,虽然也把翠竹放在窗台上,以保证能够经常看到它缺水的情况。可是,我还是常常忘了去看,忘了浇水。因此,这可怜的南方生植物,被我这个忘性大的北方女子养成了枯枝满是的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罪过。但是,看到那一枝枝翠绿的新生叶子,看到根部冒出来的一个个嫩芽,我还是充满了欢喜。
女人天生爱美,我当然也不例外。有人告诉我,芦荟可以美容。于是,阳台上多了一盆芦荟。从当初的小手指大小,发展到现在的三盆,每盆都有一二尺长,我感觉,芦荟这种植物太好养了。基本上不用管,它自己就能生存。每年,我都会拔掉一些滋生出来的小嫩芽,以保证主干的生长。同事有喜欢芦荟的,从我这里拔过好几次苗,甚至,有一次,我给了她一棵一尺多长的青年期芦荟,她竟然还是没有养活。我就奇怪,象我这样懒惰的人都能养得很好的植物,勤快人怎就养不活呢?
至于芦荟的美容功能,我按照别人介绍的方法试过几次,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还很麻烦。于是,也就不再想了,只把它看作一种鲜活的植物来对待。而这芦荟也确实养眼。从初生的微微发黄的嫩叶,到成熟后的油乌发亮的叶子,一直都是饱满的,像一个满含着汁水的新生儿母亲。它们像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挺立在那里,在这个狭小的生活空间中,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三)路边的野草
每天上下班,从护城河经过,有一段路边是空地,瓦砾上长满了各种野生植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叫做十八蔓的藤类植物。这是一种北方常见的野生植物,茎上长满了小刺,且依附性很强。《诗经·周南·葛覃》篇写道,“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这里的葛藤,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所说的十八蔓,不管是与不是,它们应该同属于藤本植物,有着同样旺盛的生命力,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侵占了许多领地。走在生长着这类藤蔓的田野中,稍不注意就会被划伤。前不久,和同学一起去野外玩,我就深受其害。当时只觉得火辣辣的疼,第二天才发现,腿上有还几条浅浅的口子,是被那些藤蔓划伤的。
其实,人心不也一样吗?如果不加约束,任性地肆意生长,到头来,也许真的会疯长成一片无人敢管,无人能管的带刺的藤蔓区。
这段时间在家,也就不再每天关注葛藤们的情况。前天,从那条路上经过,十几天没见,发现那些野生植物似乎比以前更高了,也更茂盛了。不禁想起家里那些不浇水就会枯萎的花花草草。相对家花来说,野草的生命力更强,适应性也更强。它们所接触到的是更原始的阳光和雨水。不能不说,这是野草的幸运,也是家花的悲哀。也许这世界上任何事务都是有得有失吧。譬如野草,它在生命力旺盛的同时,也许会造成危害。生长在不合适的地方,如庄稼地里,就会遭到被拔掉的结果。
或者,我们人类是自私的。我们在按照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植物的生长方式,从来没有想过,它们是不是愿意接受这种改变。如果,植物有脚,有口,也许,它们会跑,会大声呼喊。不过,自古以来,这就是一个“适者生存”的社会,动物、植物、人类,都是如此。也许,我们不必为此心有戚戚吧。
其实,不管是家花也好,野草也罢,一片绿色,一朵鲜花,对于我们来说,总是欣喜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多彩,看到了生活的多姿。累了,困了,倦了,看几眼这些缤纷的颜色,就会感觉到,原来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还值得我们热爱。这时,花也许已不再单纯是花,而草,也不再单纯是草。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
[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