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侯过年
编者按文章到处充满着童年的乐趣,仿佛把读者也带进那儿时的回忆里,一篇非常不错的散文。让我想起了儿时的点点滴滴。问好作者!感谢您一直对的支持!推荐阅读
小时侯过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难就难在过年的准备上,特别是在过年之前的准备,是要花很多的精力的,尽管生活不是那么富裕,但也一定想尽办法把年过好,把过年的东西准备好。
那时侯每年的年前十几天母亲就在忙活过年的事情了,我和弟弟也跟着母亲一块忙。春节之前有很多的准备工作需要去做,不象现在过年那样简单,现在只要有钱就好办,什么都可以到超市买;那时侯可不行,钱没有那么多,什么都得自己去做,并且农村的过年都是要有不少自己做的东西,是商店里买不来的。
摊咯吱,炸咯吱,是过年之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农村过年不能没有咯吱,没有咯吱过年就缺了一道儿重要的东西,咯吱可以与白菜一起熬,也可以做糖咯吱,一般的炸咯吱可以做下酒的菜。但是要老早就把绿豆面磨出来,然后再用绿豆面摊咯吱,摊好了煎饼切成小条块,晾干后还要油炸。这是需要提早做准备的。
磨豆腐。过去只有居民才有购货本,能够买到豆腐,农民只有靠自己去磨豆腐才能吃到豆腐,好在那时侯生产队总分一些杂粮的,黄豆、绿豆、红小豆都有,这样摊咯吱磨豆腐就都有了原料了。春节快到头一周磨豆腐,或者到别人家的磨房去磨,或者把街坊家的小钢磨借来在自己家里磨;磨豆腐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和弟弟就帮着转磨,要磨几笼屉豆腐呢!豆腐磨好了,母亲还要自己做一些炸豆腐泡,当然是在炸咯吱时也就炸豆腐泡、炸丸子了。一般要炸一大盆子素丸子的。
年前还要蒸不少的年糕,年糕的上面撒上青红丝做点缀,需要蒸一大缸馒头,蒸馒头可够母亲忙一阵子呢!“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真正要忙活两天呢!馒头蒸完了,母亲还要在一个个馒头上点上红点儿,这象征着过年的喜幸。在这之前,母亲早就做了一大盆子红烧肉,一大盆子酱肉和猪头肉。这样过年的东西就基本准备得差不多了。
过年前母亲是很忙活的,扫房子,收拾屋子,打扫院子,糊窗户,擦玻璃,被褥床单全都需要拆洗的,过年嘛!什么都要干干净净的,象个过年的样子。当然我们哥几个穿的衣服母亲也早准备好了,早就到供销社的商店买了布,为我们缝制了新衣服,做了新鞋子。
提到猪头肉,我是深有感触的。那时侯农村过年既要吃得好,也要考虑省钱,因为那时侯没有多少钱可花呀!所以村里人在过节之前老早就得考虑到供销社的肉铺买猪头,猪头可不是那么容易买得到的,每年过节之前就要半夜就去肉铺排队,排在后面就买不到了,因为猪头是有限的。吃猪头也比较实惠,记得当时猪头是三毛钱一斤,一般买个大猪头五六快钱。猪头买回家后还要仔细地加工,用烙铁把猪头上的猪毛烫干净,再用斧头把猪头一劈两半,这样就可以炖猪头了。
一切都准备好了,三十也就到了,做饭当然是母亲和父亲的事了,那个时候我还不会做饭,更不要说炒菜了。吃饱了就跑到村街上去玩,和小伙伴一起追打,吃得那样撑,肚子当然疼了,又跑回家趴在炕上。母亲说:吃饱了就跑还不肚子疼?不过也是,那时侯也没有电视,吃完了饭没有什么事情干,小孩子可不是往街上跑吗?
春节那几天没事儿也是天天往外跑,和村子里的小伙伴跑到十几里以外的地方玩,身上带上几毛钱买爆竹,或者什么也没买。我们家族比较大,爷爷有弟弟,我们叫老爷,还有老奶奶,都在一个村子住,拜年也比较方便,叫声老爷老奶奶的,就算是拜年了,老爷老奶奶给个两毛钱挺高兴,虽然当时这两毛钱不算什么,但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压岁钱了。
小时候过年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却感到十分的丰富,很幸福,也很快乐。确实让我至今都难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