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上的一棵大树
''''
''
沃土上的一棵大树
作 者:赵春华
编 辑:好相处
北京鹫峰山下雁岭村的村口有一棵大树,为槐树,在村里村外老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其树稍。槐树的树阴下,一度是村民学演样板戏的舞台,也一度是的诗人赵春华与少小伙伴们唱儿歌、促迷藏的天堂。诗人年轻时与社员们也一度从大槐树的树阴下出发,荷锄带镐,到田间地头或荒坡野岭植洋槐、栽国槐。恢复高考的春风吹后,诗人歌唱着村口参天的大槐树,挥手告别了故乡,怀着绿色的希望,梦想把自己变成一棵草或一棵树,让这个世界或自己的一生绿色的诗意盎然。
中国的新诗人及其新诗作浩如烟海。诗人赵春华的诗,仅是烟海中的烟一缕或水一滴。但这一缕烟或一滴水,却是在三十六年间不间断的高歌或低吟累积而成。从1973年激情岁月里的高中学习,到2009年悲喜交加中的社会工作,那红旗招展、尘土飞扬的七十年代是诗,那春风吹拂、钢铁开花的八十年代是诗,那海水滂湃、买卖兴隆的九十年代也是诗,那山海交响、复兴重建的本世纪初还是诗。
每个时代,都有诗,因为在诗人看来,诗的土壤是生活,是人生。赵春华的诗集《生活之爱》中喷薄而出的两大主题,除生活外,就是人生。
在诗人看来,“生活是一种物质的过程,人生是一种精神的旅途。”“生活最直面的是吃喝拉撒,吃饭穿衣;人生最直面的是悲欢离合,苦难与苍凉。”“生活是一天天过”,因而周而复始,受约于环境,改善于个人;“人生就只有四个季节”,因而始于暖春,经夏经秋,终于寒冬,一去不复返。生活与人生的交互,或令人感慨,或教人无奈,诗兴由此源源不断地产生。
基于生活的际遇、人生的梦想,诗人创作出了大量的诗作,以记录并超越着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对于生活,“本想收拾收拾生活,却天天被生活所收拾。”但是,“我不能在生活和时代以外彷徨”,其原因是“我充满激情因为我是诗人”。有时,也呐喊着“诗人啊/记住自己的使命啊/记住自己是干什么的/记住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记住自己对这个时代的责任吧!”
而对于人生,则理想、希望、思考、追求则是一盏盏照亮前进行道路的明灯——若无理想,“人生就是一支死去的歌”;若无希望,“人生就是一支绝望的歌”;苦没思考,“人生就是一支凌乱的歌”;若没追求,“人生就是一支迷茫的歌”。
诗人的爱诗情结与诗歌创作,提携着自己生命的质量。“我的人生还没有绝望,那是因为有了诗歌;如果我的生活还没有潦倒,那是因为有了诗歌。如果我还对生活、还对人生充满向往与梦想,那还是因为有了诗歌与我紧紧地相伴。”
扎根于生活与人生这沃土中的诗人与诗歌,已成长了一棵大树,如同诗人那故乡的大槐树一样,影响着一片地方,影响着一群人们。
(作者系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