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夜的心曲......

夜的心曲......

2013-10-23 23:46 作者:沪上人家 阅读量:31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小说中的她,很有个性。算然出身贫寒,却并非是一个行为轻佻,贪图享乐追求奢华生活的人。而在贫困中培养出具有桀骜不屈,独立自尊人格魅力的人。

夜有各种各样的的夜。

有雨打芭蕉南国的夜;有大雪纷飞北风呼啸朔方的夜;也有鸣虫唧唧,青蛙古呱呱,明月悬树村的乡间山野的夜;也有霓虹闪烁,鼓乐齐鸣的都市之夜。

夜,既属于高贵的人;也属于平凡普通的人。

夜里有逍遥悠闲乐滋滋的有钱人,也有为了生活工作而忙碌辛劳的人......

徐于这篇《属于夜》的小说,就是从普通平凡,司空见怪,习以为常的夜之中掬起一小朵浪花来展示夜幕下普通小人物的人生,宣扬爱的永恒。

小说中,她与他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一个住前楼,一个住亭子间。一个是为了生存在有钱人逍遥的场所当舞女,一个是在大学中念书的穷学生,同在一样的夜里各自为工作和学习而奔波。

他们很少能见面,只是耳闻熟悉,隔壁的她与他。

她在夜的静寂中逐渐注意认识到与她同样年青的他。

她与他都有朋友往来。而他与朋友们常常谈起隔壁的她,而朋友出于好奇心常常鼓励他与她交往。

她在他面前似乎有些“傲慢”“从未对他注意过”。

但另一方面,在她与女房东(俄罗斯太太)谈话时他又故意回避。她却常常故意把说话声音“加响一点,好让他听见。”

可见她的“傲慢”是虚的,而是故作心态的心理。她内心也想了解他。

他是个用功的学生,“平常总是读书”。

他毕业后进了报馆工作。同她一样“属于夜的人”。

她与他同样为了生活在黑夜里工作到深夜。

在第二夜巧合中她与他在送他们回家的车下门口相遇。

因为很晚,她出于职业原因想了解他。她问他“你也从舞场回来吗?”他了解她的职业。

于是彼此地熟悉打破“陌生的界限”。在寂寞中填充空虚的生活,成为邻居朋友。

她与他成为邻居朋友,他有未婚妻,她是知道的。

因此她与他不存在情侣间的羞怯与谨慎的界限,而是多了几分率真与坦诚。

因为她与他都是“属于夜的人。”

当然,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要结婚了,要告别这旧居和她——《属于夜》的朋友。

因为是朋友,她又年长与他三岁,她参加了他的婚宴。

他婚后还是她的朋友约她出去玩。

在一次偶然中他路过旧居去看了她,她因为经济困难,还不起裁缝钱,被逼得焦头烂额。

他慷慨帮她还钱打发走收账人,还给她一百元钱。

第二天她要还他支票,他们开始了谈话,重点是她今后的人生。

他帮她分析,说服了她,她接受他的资助。

一个月后她从乡下寄来了婚贴,还有一百元的汇款,他与太太准备去吃她的喜酒。

故事虽然简单,却反映了小人物对待生活人生与友谊的态度。

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友情。

徐圩是学哲学和心理学的,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内在深沉的思想情感,来感悟生活与人生。赞扬小人物之间的思想品格与纯洁的友谊。

在这篇小说中,徐圩没有惯用人物的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心理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来处理故事情节的展开。简练与飞白,浓缩与精炼相结合,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像同类题材的小说,如郁达夫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就有些类似。

描写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写作者和一个纺织女工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隔壁,为了生活工作彼此奔波着。从相邻后相识,后他因稿费报酬低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而她也因工厂倒闭而失业回乡。

郁达夫的这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小人物辛酸悲凉的情景给读者带来了几许哀怨与愁怅。

而徐圩的这篇小说表现了积极地思想主题,及关爱人生,注重友情。有着主动积极认识对待生活。

郁达夫的这篇小说多的是对生活的无奈情绪。

徐圩在这篇小说中运用心理学的手段,把人物心理刻画的入木三分。

在平凡的夜中刻画两个平凡的男女间的友谊,同时对“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意识给予有力的驳斥。

“异性相吸”当然并非一定是在“恋爱”,而是需要一种关爱。一种同性的或者异性的关爱。

笔者通过对其心里的描写,把其放入到夜的环境中,说明在孤寂的长夜中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突出了环境与人物心理间的无形的冲突。下面举几个小说中的具体描写人物心理的例子。

她故意在与女房东交谈中高声说话,好让他听见。平时又故作“傲慢”的姿态。他也故意回避她。

这种越想认识而“欲擒故纵”是正常的心理意识,毕竟男女有别的嫌疑。如草率行事,到被人误解认为有轻佻,漂浮之感,适得其反。

相识犹如一张薄纸之隔,欲穿还休。让读者吊足胃口,有合符人物的心理逻辑,真可谓是“一箭双雕,一锤双鼓”。

在小说的开始让读者吴认为他们之间在暗恋,一场恋爱的好戏即将开幕,是读者用期盼的目光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在小说进入到第二层次中,作者笔锋一转,她知道他有未婚妻,年长他三岁,否定了她与他之间是“恋爱”的可能。原来是青年男女之间在深沉的长夜中打发孤寂的友谊交往而已。

他在毕业后在报馆工作,成亲后,搬离了旧公寓。但友情和关爱并没有中断。他依然关注她的命运,人间自有真情在。在尔虞我诈的现实金钱世界生活里,他们这种友谊关爱是难能可贵的。她是幸运的遇到了他这样的好人。

在她走入生活的窘境时他向她伸出了关爱之心,帮助她走出困境,耐心地说服她正视生活,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地生活下去,指明了她今后的生活道路。于是她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让读者悬着的心,砰然而释。

小说中的她,很有个性。算然出身贫寒,却并非是一个行为轻佻,贪图享乐追求奢华生活的人。而在贫困中培养出具有桀骜不屈,独立自尊人格魅力的人。

舞女在当时的社会处于最低层的人,作为有钱人逍遥作乐的点缀品。忍辱负重,但决不卖身。就是这样还是难以生存下去。在都市的繁华中饱经风霜,但是她并没有在灯红酒绿中堕落,以至她在生活都市生活的舞台上几件粉饰的“道具”的钱也付不起,被裁缝逼入窘境境。

他帮她付钱解了围,但她并非白受别人的恩赐,“第二天,还给他一百元的支票。”可见她内心高傲的人品与个性。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尊严。

但她在他诤友般的劝说下,接受他的帮助。在生活中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对自己今后生活的道路作出了正确的抉择。一个月后寄来了婚贴,并还上了一百元钱。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报答别人的帮助,她的品格闪出生活中小人物的人格亮点来,虽然不像明星那样耀眼璀璨,但也让人们啧啧称赞不已。

小说的结构和构思十分周全精细,从相邻——青年男女间的心理隔阂——相遇在夜归的家门口——相识——相熟相往——他结婚搬离——路过解困——还钱,听他劝告(痛哭生活的不平)接受帮助——回乡结婚还钱——他和太太欣喜将去她的婚宴,环环相扣,步步逼近,韵味深长。

一条同属夜的小人物在不平静的夜生活中艰辛孤独,关爱的主题贯穿全线,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在友爱、关爱下生活的人是幸福的,即使生活在艰难困苦中也弥足珍贵。

小人物的爱与夜的社会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样的事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司空见怪,但在作家独具慧眼中具有了写作的冲动。

郁达夫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与徐圩的《属于夜》他们是同时代的作家,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环境下的同样人物的不同的一面。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曲折迂回,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的晦暗阴沉,不透光明,但都是一种人生,一种生活,两者之间风格特色各不相同。世界上没有一棵树叶是相同的。

风格即是人。在不同的作者不同的生活经历,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同样的题材事件在不同的作家笔下会刻画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环境,笔调也不同这就是风格。

假如《水浒》中的鲁智深和?二娘为邻,大约就有不同的故事情节,这就是人物的性格不同的缘故。在此不在多表。还是让读者找来这两篇小说互相比较理解分析去吧。

2010年8月21日与上海西郊龙柏家中

相关文章关键词

《夜的心曲......》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