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九华
导读山风轻轻吹来,拂走我满身的疲惫。远眺山下的九华街,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连绵的九华群山,巍峨壮丽,青松不老。回望身后的老叔,那微驼的背影在石阶上跳动着渐行渐远,眨眼消失在涌动的客流中。
小车载着我们一家三口,飞驶在往九华山的申苏浙皖高速上。皖南山区,毗邻浙西,山脉绵延,植被茂密。透过车窗往外看,蓝天白云悠悠变幻,远山翠竹摇曳多姿,近处的水稻田里已然插上了嫩绿的秧苗,各式各样的稻草人在稻田边随风摇摆……,每一样都令女儿欢呼雀跃,我的心,跟着女儿一起快乐。“安徽真是个好地方!”我和女儿同时感叹着。
九华山的清晨在一片蝉鸣声中慢慢醒来。太阳光从两山的夹隙中钻过,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照射到山林里,将林子点缀得明一块暗一块。草尖上一滴滴晶莹的小露珠,仿佛一颗颗钻石散发出晃眼的光,像夏夜的萤火虫点亮一盏盏灯笼赶走了黎明的黑。街边的早餐店里,客人们在露天的阳台上边吃油条喝豆浆,边吹着山风欣赏山儿从梦中醒来的模样。
晨风徐徐,竟带着丝丝凉意,忍不住加快脚步往前,穿过还没开始热闹的九华街,选择了一条陌生的山路,沿着整齐的石阶一步步往上走。因为太早,游客们还未到来。山中,在蝉儿和蟋蟀欢唱的间隙里,安静得听得见树叶儿飘落的声音。行不多远,左边出现了一道石条铺就的山路,弯弯曲曲,绕向山的后方,指示牌告诉我那里通向“西天寺”。信步往左,一路向前,身边的树上,传来“赶赶咐咐”的声音,抬头仰望,呀!一只小松鼠哦!瘦瘦小小的身体,比小区角落里一闪而过的肥硕的野老鼠大不了多少,尾巴也并不蓬松肥大,细细长长的竖在屁股后,随着身体的跳跃上下摆动。可是,这一点也没有影响我看到它的惊喜!眼睛紧紧地盯着它,看它从这棵树凌空跳到那棵树,又从那根枝跃上这根枝,一不留神,“哧溜溜”一窜,钻到树顶茂密处,再也看不见了。
路比较平坦,我越走越快,前面两个身影在我眼里越来越清晰。左边一个彩衣女子,右边一位僧衣师傅,女子手里挎着个竹篮,师傅手里抓着几本经书。听到身后的脚步声,两人主动侧身靠边为我让路,我径自从中间穿过,心里略略几分不安,嘴里轻轻道声谢谢,声音还带着隔夜的嘶哑。“去我们家啊?”右边的师傅开口说话了,啊?居然是位慈眉善目的师太!大大的耳垂,似电视里的佛祖般福相。环顾四周没有别人,师太应该是在和我说话吧?“哦!我一个人出来走走,家人还在睡觉。”我答非所问。师太很热情,听说我住山下,就跟我介绍“她家”的标房,卫浴齐全,100元一天,还管一日三顿素斋。哦?可惜来时不知啊,否则,定去师太家住一晚,感受一下与佛为伴梵音绕梁的恬淡生活,定能让心多一份清静与超脱。遂与师太约定,下次再来,一定住西天寺,并认真记下了师太家的“订房热线”:0566-283*630。疑惑于西天寺都是尼姑为啥也称“寺”,师太说,规模小的尼姑庵称“庵”,大的便称“寺”。僧人进山修行,没有地方住就搭一寮所,寮所越搭越大就成了寺庙,九华山号称七十二寮所,就有大大小小七十二座寺庙。而西天寺在九华众寺庙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最有名的化城寺。这些,都是她听写庙志的师傅说的,据说在北京图书馆的展览上都能查得到……。师太自豪地一样样介绍,而我,却一知半解师太的普通话,她说了很多,我只听懂这么些。
告别善良热情的师太,重新返回来时的路,继续往上走,心里计划着以后一定要带父母去师太那里住住,却后悔忘了请教师太的法号。
山路弯弯,一眼望不到头。有挑山工担着重重的货物手拄拐杖蹒跚而行,一步一顿,走几步,歇一歇,擦把汗。路边,一位中年挑山工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五短的身材,光着上身,卷着裤腿儿,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滑落,掉进眼里,酸酸的睁不开眼,当他抽出扁担下的白毛巾擦汗时,我分明看到了毛巾下那已被压成了黑紫色的肩膀。趁他休息的当口,我上前与他闲聊。原来,山顶的百岁宫在造宾馆,就靠他们运材料上山。他挑的两蛇皮袋沙石,重两百斤,每斤一毛五,挑到山顶赚三十块,一天可以跑两趟。看上去四十多岁的他,其实今年整六十了,我应该称他一声“老叔”了。我说老叔你年纪大了,身体倒硬朗,这年纪可以在家歇歇了。老叔说他的家在九华山外的农村,几年前家里的山地全让政府收了,头三五年里,政府还有点补贴,现如今啥都不贴了,家里买根小菜也要钱。好在两个女儿都出嫁了,老夫妻俩就靠老叔挑山维持生计,赶上生毛病了,挣的钱还不够用。我说你一天下来不累吗?老叔叹口气,累啊,咋不累!趁着年轻还能动动,赶紧挑啊,累了,晚上就回家喝点儿老酒。老叔笑笑,告别我,转过身,拄着拐杖继续往上攀。那小树杆做成的拐杖顶端,早已被老叔的大手抓握得光滑发亮了,老叔每走一步,那拐杖就重重击一记石阶,那“咚、咚”的声音震得人心沉沉的。
近晌午,当我们大汗淋漓地战胜一千六百多个台阶,快到百岁宫的时候,我又遇见了早晨的那位老叔。那压得他喘不气来的重担已然卸下,他手拿扁担和拐杖,轻松地走在下山的路上。我跟他打招呼时,他也开心地笑着喊“好!好!我下山喽!”
山风轻轻吹来,拂走我满身的疲惫。远眺山下的九华街,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连绵的九华群山,巍峨壮丽,青松不老。回望身后的老叔,那微驼的背影在石阶上跳动着渐行渐远,眨眼消失在涌动的客流中。有梵音阵阵自山顶传来,那是虔诚的信徒们在敲钟祈福。于是心里默默祈祷,愿菩萨保佑,保佑老叔身体健康!希望老叔们的日子能过得像下山一样的轻松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