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2013-10-23 18:20 作者:赵春华 阅读量:32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语出了书就是作家了,就可以入作协,这未免太片面了。难道没有出过书,就不是作家了吗?作品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发表,只要是有质量的作品,就能够证明一个人作者是不是作家,不是只有出了书才是作家。文学界是不是应该多一些阳光呢?让阳光照耀所有的角落。这是我的期待。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艺术人生》吕远专集观后

昨天看了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这期介绍了的人物是著名作曲家吕远,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生涯,吕远先生创作了上千首歌曲,其中很多是久为传唱的艺术精品,他的《克拉玛依之歌》、《我走上高高兴安岭上》、《泉水丁冬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牡丹之歌》等,还有很多广为传唱的歌曲,我已经很难历数了。

看了这期的《艺术人生》,我为吕远先生感到骄傲,为他走了这么长的艺术创作道路,他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震惊。八十高龄的老人了,还具有那么旺盛的创作精神,关键就是对艺术执著地追求,对人民的爱。但看了这期《艺术人生》,我也感到有些不舒服。为什么?

这期的节目有很多的佳宾,主要是演唱过吕远老师的那些著名歌唱家,当主持人问到歌唱家杨洪基:很多的歌曲作者一般都是要给演唱者钱的,吕远老师给过您没有?杨回答:有一次,吕远老师说什么也要给我钱,追致到电梯里把一千块钱硬塞给我,我没怎么能要呢?吕远说:我几次给他钱,他都没有要,说什么也不要。我说:就算你的车马费,现在演唱创作者的歌是要有花消的,去录音棚需要钱,请乐队需要钱,人家演唱我的作品,不能让人家自己掏腰包,我应该出。我老伴总是说:你写了那么多的歌,别人演唱,没见你往回拿钱,总是自己往外掏钱。

听了这样的对话,确实不是滋味,一个这样有成就的著名作曲家,现在写出了歌曲,别人要演唱,自己要得花钱。这是什么事儿啊?写歌的不如唱歌的,写戏的不如演戏的,这就是艺术面临的现实。真是悲哀啊!

幸亏吕远老师是大家了,63年去到了海军文工团,级别也不低,大概应该是军级干部了,个人的收入自不必说,自己掏腰包还是有的掏,要是一般的作者说什么也是掏不起的。当然吕远老师也可以不掏,我不写不就得了,反正自己也有名了,还搞什么创作?不就是因为自己热爱艺术,自己掏腰包也舍得。

其实歌曲的创作者把作品创作出来了,如果没有人演唱,多好的歌曲也等于没有用。这让我想起了近二十年前的一件事:当时我对歌词创作特别感兴趣,创作了很多的歌词,通过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个叔叔(他是制片主任),他认识好几位著名作曲家,他把我创作的歌词给了几个作曲家,过了几天他告诉我:你的歌词不错,人家很喜欢。我自然心里很高兴。又过了几天,他又告诉我:张丕基(《乡恋》的作曲)说:谱曲谁唱呢?没有人唱谱曲也没有用。这件事就搁下来,我的歌词也就等于浪费了。

后来我又结识了不少作曲家,都是由于演唱的原因,歌词没有什么进展,到了有一次参加北京市歌曲创作学习班,很多的歌词被业余作者谱曲,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我的一个同学在中央电视台做财务工作,是个爱张罗的主儿,在电视台认识不少人,他说:只要你花个五六百,歌词就能谱曲,就有人演唱,这也是十几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这样的艺术环境,为了钱可以不要艺术,一切都向钱看,让我对艺术感到悲哀。实际上这种状况现在越来越严重。为什么没有好作品的诞生?为什么没有艺术生命力长久的好歌?我想:都是钱闹的,都是市场闹的。

艺术的道路不总是充满阳光,有很多黑暗的东西在遮挡着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多少光芒,的确让人痛心,也令人失望。但不管怎么样,我始终自信:我的歌词创作早已达到了一个专业歌词作家的水准,虽然我没有在那个圈子里头,很多在圈子里的人的水平不也就是那么回事吗?

想到现在文学界的情况,也是让人提不起精神的,令人失望的东西很多。出了书就是作家了,就可以入作协,这未免太片面了。难道没有出过书,就不是作家了吗?作品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发表,只要是有质量的作品,就能够证明一个人作者是不是作家,不是只有出了书才是作家。文学界是不是应该多一些阳光呢?让阳光照耀所有的角落。这是我的期待。

写于2009年5月25

鲁黎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