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游(二)
导读时过十二点了,炎热的太阳几乎已将全身的水份逼干了,美景已不再吸引口渴的我们,于是边走边在图标上找星巴克咖啡,那是最符合现在心绪的,最向往的休闲去处了。
刷卡检票,终于入园,四十多人各走各的,一下影踪全无。我们三个说好不离不弃,一合到底的,于是,相互兼顾,同步伴行。这个入口进去是非州馆区域,听说非州馆较空,就决定先一睹为快。南非馆似乎没人排队,就兴冲冲过去,走近才发现另一端队伍纹丝不动,便迅速作出决定改换门庭。见突尼斯馆前排队的在蠕动,似乎不用等候,于是,追到尾处,跟随人流,居然顺利进馆。馆内墙上布置了一些图片资料,两块刻有该国古文的古石碑,一部介绍本国风情地貌的短片,加之带有民族特色的玻璃香熏灯具,几乎就是这个馆的全部。刚饱受热浪薰蒸的游客,到打着空调的馆内一屁股坐到影视厅的石级上不想走,尽管,短片上的中文翻译很差,大家也似乎很有兴致。
从突尼斯馆出来,边取镜拍照,边搜猎那些不排长队的场馆,却几乎没有。看来想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三人稍作调整,认为稍排些时候也可,于是选择了斯洛文尼亚。那是一个注重文化的国家,馆外馆内都用书作包装,参观的游客从书作的门中进去,品读这个国家的历史、自然、资源、人文,蓝天、白云,海洋、沙滩、别墅、森林,清灵的家园,令人向往。就连在世博护照上盖章的文尼亚姑娘也是笑容可掬、秀色可餐,看了以后有一种冲动想去这个美丽的国度旅游了。
出了斯洛文尼亚馆,天依然热,摄影比赛的任务时时在催促脖子上的相机打开快门。对着这些别致的各具风格的建筑,拍了些没有融入自己意境的画面,觉得有些失落。阳光直射,人流如潮,静态的场馆外景,人人都可取镜,而攒动的人头总是挡住了我的镜头,我几乎没有信心拍摄。
时过十二点了,炎热的太阳几乎已将全身的水份逼干了,美景已不再吸引口渴的我们,于是边走边在图标上找星巴克咖啡,那是最符合现在心绪的,最向往的休闲去处了。星巴克在俄罗斯馆对面的餐饮馆里,见俄馆出口处有人往里走,也想侥幸闯入,结果被工作人员挡回。俄馆建筑很有特色,城墙式的立体花饰镂空装立面,包裹着整个建筑,大气磅礴又精湛耐看,民俗的坚毅与文化的交融如一曲《喀秋莎》经典超凡。回过头来,七八个馆鳞次栉枇,皇冠式的荷兰馆,快艇般的奥地利馆,地球仪一样的阿尔巴尼亚馆,红白折块的组合的外立面克罗地亚馆似乎浑身飘着胜利的旗帜,自豪,自信。
走进星巴克,总算还原了一半雅兴,虽说这类似仓储式的钢结构房屋内,文化的线条与色泽与星巴克的本原有较大的差异,噪杂与散落的咖啡元素已然改变了这里的环境,然而,在世博区内,一个短期的盛会,能拥有这一方空间也实属精致了。三人要了两份套餐,吞拿鱼手卷及巧克力冰饮,从书架上拿来五六本时尚杂志,安安逸逸地来避开正午的高温和排队的折磨。
写于2010、8、28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