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
导读“双抢”是最辛苦的,去要挑竹筒,回要挑粮食,中间还要忍耐烈日的暴晒,留多少汗就要喝多少水,竹筒使“远水解决不了近渴”成为可能。竹筒是力量的源泉,竹筒是干活的动力。
竹筒,做法很简单,取一节竹子,剥皮晾干,上面挖一小出水孔,旁边钻两个小孔穿上细绳,便于提拿。这就是竹筒,主要用于盛水,作用相当于水壶,是农村人特有的用具。农民身体素质好抵抗力强,不像城里人娇贵,山里田里干活,口渴了就地取材,山涧水渠的水都是饮料,有时实在口渴,又找不到泉水,“牛脚水”(牛走过留下较深的脚印,雨后积水,久后澄清)都喝。遇到没水源的干旱地区,竹筒就派上用场了。根据竹子大小,可做成大小不同的竹筒,根据干活时间长短,人数多少,选带适合竹筒。如路途较远任务繁重,要带午饭山里吃,那竹筒水也是“汤”。竹筒的水喝完了,如果附近有泉水、小溪,还可继续去打,有水桶的功能。
“双抢”是最辛苦的,去要挑竹筒,回要挑粮食,中间还要忍耐烈日的暴晒,留多少汗就要喝多少水,竹筒使“远水解决不了近渴”成为可能。竹筒是力量的源泉,竹筒是干活的动力。带的水喝完了,附近又没水源补充,这是最艰难时刻,也是极限时刻,但只要竹筒在,也能“望竹筒止渴”!竹筒好像又在发挥战争年代的功勋作用。
退伍军人,除了军装军鞋令人羡慕外,军用水壶也派头。有个退伍军人送我父亲一个军用水壶,父亲自然是受宠若惊,一干活就吩咐母亲别忘了军用水壶,诱人的绿色,长长的背带,摸摸就让人热血沸腾,背着水壶,扛着锄头好像扛着一把枪,气宇轩昂,俨然军人。可大热天,看着自豪的水壶,总想喝两口,喝着喝着就底朝天了,没有竹筒耐喝,“中看不中用”,容量比竹筒小得多,军用品还是给军人用,农民还是“农用品”好!
有一次,正当大人们忙着割稻时,有一个小孩在山脚下玩火,没想到一阵风刮来,干燥的茅草立刻烧了起来,幸好及时被发现,大家把所有的竹筒水倒下,用完了到附近水渠补给,很快大火被破灭,避免了一场森林大火,竹筒发挥着灭火器的作用。
竹筒,价廉物美,环保耐用,永远是农民亲密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