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听梁祝
''''
再 听 梁 祝
作 者:黎 眉/ 编 辑:可 儿
清晨,鸟鸣枝头,微风清凉。青草味、花瓣香,泛着淡淡的新泥香弥漫在清新的早间空气中,杏花春雨后的落红散落一路,这便是宋词里常常可见的描写,也是让我久久心念向往、难忘难舍的春天气韵!这久违的清香啊,忍不住深深的吸了几口这股春天的味道!要知道这春天的味道,是跨越萧瑟漫漫的隆冬在攀近盛夏,能够在春天里“一亲芳泽”,能说这不是福气吗?
伴着这潋滟春光的应该是雅乐香茗,恰好!今早《中国金唱片》正在介绍两个弹古筝《梁祝》江南女子。这首驰名中外的《梁祝》曾经感动过多少人!曾经听过中国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演奏的《梁祝》,也听过日本小提琴演奏家西岐崇子演奏的《梁祝》,以古筝来演奏千古名篇《梁祝》的确是回归了中国文化。《梁祝》,这一优美古老的民间传说,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塑造了两个千古颂扬的人物梁山伯、祝英台,这种机不再现、百悔莫助式的爱情悲剧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传颂,也成为可与莎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的中国式的爱情神话。古筝曲《梁祝》回响在耳边,乐曲悠扬、如诉如泣、百转千回。江南女子在以音乐的形式讲述梁祝的千古佳话:草桥结拜、三载共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化蝶……
碧草轻轻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相传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中国文化最感人之处是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底蕴。一千多年前的晋代能将一对同窗男女的爱情生活故事演绎成为千古绝唱,成为经久不衰爱情经典和中国文化的骄傲,在国际上有着长久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与后代人以故事、戏剧、曲艺、音乐的形式将它传承下来有极大的关系。今天,《梁祝》已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她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力量,是生活在封建时代的人们对爱情、婚姻自由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精神理想。梁祝化蝶更是一种精神的升腾和情感的升华,是将人们理想中的爱情羽化成生生不息的精灵,这恰恰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因此这首诞生于1959年的曲子一诞生,便成了中国和世界的音乐经典和精神经典,历经近半个世纪而不衰!而今在太空里、在嫦娥一号上也能听到这令人回肠荡气的《梁祝》!
走在弥漫着春天气息的小径,听着《梁祝》,看着身后苏醒的城市,这是春天的早晨。
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城市里,在我的眼前和身边,每天演绎着无数的情感故事,老老少少,在现实中、在虚拟的网络里不一而足......现实中,还有多少人在聆听经典?还有多少人将爱情作为一种信仰而顶礼膜拜?
再次聆听《梁祝》,感慨万分。经典的艺术作品以其持久的艺术魅力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内涵,激励人的意志、鼓舞人的精神!经典的《梁祝》是中国人顶礼膜拜的圣乐,她有抚慰人精神力量,她能改变现代人浮躁、空虚与忧郁,她会带给人生命观念的改变。经典文化的浸染力就在于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文化修养,丰富人的心灵世界。
在处处充斥着电声乐器的时代,摇滚音乐、流行音乐霸占着人们的听觉和视觉,激烈、嘈杂的金属音乐是无法与阳春白雪的《梁祝》相媲美的。流泻婉转的《梁祝》,似清丽洁白的茉莉花在耳际散发着中国文化的幽香,那清澈流淌的旋律在春天的树影花瓣中久久弥散,那恬逸浓烈的情感让听者萦绕于心际……
古筝《梁祝》的旋律还在回放,空中飞过一只小鸟,飞快的鸣叫,惊醒了沉醉在《梁祝》中的我,眼前已是一片开阔的视野,城市在我的脚下,我的城市,这个早晨也在倾听这千古《梁祝》。
感谢您的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