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山塘夜色

山塘夜色

2013-10-24 01:16 作者:路,亦难 阅读量:37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记得以前课本里有首诗叫《山塘棹歌》,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杨韫华所写,至今还记得诗里面所描写的“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

这几日苏州的天气像是戴着轻纱的女子,处处透着一种迷蒙,这样的日子,是适合出去游玩的,所以我变邀了一位好友一起出去,苏州好玩的地方太多了,以至于我们感到无处可去,记得以前在书上看到山塘是个游玩的好去处,于是我们便选择山塘,这个梦里水乡。

坐了大约半个小时的车,我们便到了山塘,因为我们到时已经是傍晚,所以自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到了山塘街的门口,街门口的那幅“绿水人家画里看,白堤宦迹诗中留”的楹联把我们吸引过去了。山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唐代宝历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时任苏州刺史,他在赏游虎丘途中看到河道淤塞,水路不通,于是凿山塘河,开凿水道的淤泥堆积在河边,形成了一条长堤,后人为纪念白居易称之为“白公堤”,即为山塘街。山塘街堪称是江南水乡街巷的典范,青石板铺成的小路,走在上面,有一种从现实通向古典的韵味

山塘街上商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街后河,就像诗里写的一样,有种“人家尽枕河”的水城风貌。这里的房屋有吴地特有的风韵,“雕栏玉砌”似的小楼,就是是听惯了风花雪月的女子,安静的伫立在山塘街的两边。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所说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据后世学者考究,曹雪芹所说的便是山塘这个梦幻的地方。

记得以前课本里有首诗叫《山塘棹歌》,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杨韫华所写,至今还记得诗里面所描写的“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那么美,那么纯净,而这些也只有在山塘才能慢慢领略。

我和好友走在山塘街上,街道两边挂着很多的红灯笼,安静的亮着,晕出幽幽的古色,远处传来了苏州评弹的声音,仿佛将我们拉进了梦里,都说江南的人是栖居在水上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到了山塘,我感到了空气中泛着水性的温柔,湿湿的,将我们聒噪的心灵变得平静。当我们走到渡僧桥上时,看到整个山塘在夜色的拥抱下,静谧的就像沉睡的美人。

夜空没有星辰,没有月亮,更没有都市耀眼的霓虹灯。

如果你想领略“画舫听雨眠,小巷风吹帘”的烟雨江南画卷和“人家尽枕河”的水城风貌,那你应该到山塘来。在山塘,那幽窄的深巷,环抱在一弯清水当中,那一弯浅浅的清水像一根带子要把小巷串起来一般。苏州的景物一般都精致、小巧、细腻,就连河也袖珍。山塘的河虽然清澈,虽然也有画舫在水中游,但河面仅能容一条小船通过,两面都是人家。有老人端坐在一把摇椅上,喝着茶,没有表情地看着画舫里的游人。这时便有了幻觉,好像自己也和这条河一样是从盛唐时期走来。坐在画舫中,闭上眼睛想一想,慢慢梳理自己的回忆,你会发现,山塘给你的,不仅仅只有视觉上的享受,还会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山塘安静的在历史的轮回中,慢慢淀积下古典的韵味,就像是地底下的文物,时光流逝,她的价值却更无可比拟。

我们欣赏着夜色下的山塘,街道、水道、民居、建筑,甚至是脚下的每块青石板。因为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流连,都让人会在记忆深处永远铭记。

相关文章关键词

《山塘夜色》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